近日是专家预测的“二阳”高峰,对于可能逐渐增加的感染波峰,钟南山提醒,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是预防和救治的重点。张文宏则表示“第二波”是科学规律,在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就说过“第二波”可能出现在五六月份。
“二阳”是指初次感染者在彻底康复几个月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且绝大多数出现发热等症状。如果近期出现了高热、咳嗽、咽痛等类似新冠感染的症状,尽早居家进行抗原检测。一般感染后2-3天可检出,注意不要使用抗原,避免出现假阳或假阴情况。
//不想“二阳”应该怎么做?//
减少外出: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场所尤其是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封闭场所。如需外出,需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物体。
接种疫苗:继续倡导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提高全程接种和加强针的接种率。
慢病管理:管理好自身基础疾病,规律用药,医院而停药。
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放松,不要紧张,保证睡眠,饮食规律,多喝水,尽可能避免吸烟饮酒。
//“二阳”后应该怎么处理?//
多数“二阳”患者病症较轻、病程较短,对于既往身体健康的人群,可以居家休息,结合必要的对症处理即可。对于症状较重,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二阳”患者,应及时就医。
合理对症治疗:如发热体温在38.3℃以下,以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为主,体温高于38.3℃时,可服用适量解热镇痛药剂。如出现明显咽痛、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状,可参考药物使用说明或在医生指导下选用1-2种对症药物治疗,不必过度用药。
总而言之,疫情还未褪去不可忽视,呼吁大家要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出门佩戴口罩,做好室内消毒。至今还没接种疫苗的,加快去接种点预约接种。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虽然“二阳”症状通常比“初阳”轻,恢复的也快,但“二阳”仍需重视,以免出现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