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从一例顽固性咳嗽的诊治看辨机论治

时间:2018-3-20 14:32:10 来源:咳嗽

导引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小郎中继续给大家分享贠克强医师医案,通过对一例顽固性咳嗽的诊治,从中学习辨机论治的灵活思辨,一起来学习吧!

(文章作者:贠克强)

甘肃秦安县兴国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医副主任医师、中医学者,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专著《原生态的中医“乱弹”---贠克强中医微博录》,在《在西部中医药》核心期刊和《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多篇论文,学术方向为中医哲学方法探讨和实践,以及经方,温病方的研究和运用等,擅长诊疗各科慢性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医案

邵氏,女,75岁。咳嗽4月,遍访本地和周围名医,服中西药无计其数,然病仍不见效,遂慕名远道而来。

患者本高心病、糖尿病病史,体浮腴,面黄唇暗。现干咳少痰,咳暂止后则不住地咯吐稀涎末,后渐停。刻诊时咳嗽发作,闻之如呛咳状。自诉咽喉及以下气道觉痒后则咳作;素纳呆,不欲饮,饮之则脘不舒,寐差,便干溲少,舌青淡苔白腻略泛黄,舌下脉络粗瘀,脉寸关滑躁小洪而尺沉紧。

这例顽咳,怎么辨证?怎么遣方用药?

以辨证言之,不论是从六经八纲,还是脏腑三焦,恐大多医者不可能精准地概况为哪个经病、哪个方证或者哪个证型。怎么办?我看,还是从辨机即辨析病理机转入手,循序渐进,前后照应,一步一步求得踏踏实实的诊断结论。

本高心病、糖尿病患者,而当下此二病的症状并不明显,而以长期顽固性呛咳为主要表现,表面就是个咽源性或喉源性咳嗽。因咳为咽喉及以下气道发痒而引发,故前医多以风咳论治,然效式微,可见单以风咳是不得要领矣。

从患者是一个高心病、糖尿病患者、体浮腴、面黄唇暗、舌青淡、舌下脉络粗瘀来看,患者的“底子”“背景”就是个痰饮并瘀的体质。平素心脏负荷重,心血瘀阻,众脉不调,而肺朝百脉,久之则肺脉亦为瘀滞,进而肺之宣肃不畅,津失敷布,痰饮由生,如此痰饮并瘀,遏阻上焦,则极易感冒风邪而成痰嗽咳逆之候。此患者虽未说清咳嗽当初因何患而生,然从气道痒而发呛咳可知,此始因乃感冒而风邪内受,失治误治致风邪留恋,狼狈痰(饮)瘀,互为依附,医又治不得法,最终正气伤损,邪窠愈固而顽咳乃成。而气道发痒并呛咳之本身,乃伏风外突之候,本质当正邪交争、机体自调之象耳。

病机分析至此,唯“来龙”而已,那“去脉”呢?患者尚有纳呆、不欲饮、饮则胃脘不舒以及便干之症,此明显又是中焦脾胃不运之候。这又是怎么回事?心血瘀阻,君火不宣,肺脉不畅,肺气不肃,久之则影响到中土化运之气,致脾阳不升,胃阴不降,而又饮停痰生于中矣(故遂有纳呆、不欲饮、饮则胃脘不舒之症。便干者,一因胃阴不降,二因肺气不肃)。如此,中上二焦痰饮则成联盟之邪。

那么下焦呢?未能幸免。本年高之体,肾阴肾阳已为亏乏,而久病耗损,前医多主用屡用疏化之剂,加之心火不降,肾元焉有温壮之理。从尺脉沉紧、小便少可知,此患已有肾气不温、气化不力、下焦寒伏、水气不利之状。如再失治误治,恐因肾不纳气而喘逆气越之症见矣。

肺肾为水之上下源,心肾为水火之脏,脾肾为水土之系,脾肺为相生之脏。此患上焦不降,中土不运,火(肾阳)上温,下焦寒伏,加之风伏上焦,上中下三焦病理则互为因果、互为依附,痰饮寒水又成呼应之势,而全身脉络尤涉心肺肾者其瘀阻日增矣。中上二焦痰饮伏风停遏,久而郁热乃生(故苔略泛黄),痰饮伏风郁热结滞,虽蠢蠢欲突而不松化,又寒水下伏,肾不上纳,上下不交,故现痒咳而少痰,然咳停后续又咯吐涎末,脉寸关滑躁小洪,尺反沉紧矣。需要明白的是,郁热仅是局部之小变,非为主焉;脉寸关滑躁小洪者,非全为郁热所致也。临床一般老年人多见滑大脉者,非为热矣,实乃下元亏乏,而不上纳之象,这个医者需要注意。

如此尽可能的通过对患者所有四诊信息的整合,以抽丝剥茧、前后照顾、层层推进之法对其病理机转、来龙去脉完成了辨析和推断。邪伏正抗,体内生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内生态”动态平衡失调,一气周流不畅。二者又互为因果而成劣性循环。此患需要重点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go.com/hbyx/8079.html
热点排行
声声咳嗽难入梦是怎么

咳嗽是常见病的症状之一。而在无病的情况下咳嗽可起到保健的作用,对人体的健……【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