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糖控制欠佳,哪些嫌犯作怪
(与20多万医者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
作者: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华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已授权)
不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糖尿病教育课堂上,糖尿病友向我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的血糖为何总是降不下来,或总是忽高忽低?”这个问题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由于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到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心理等各个方面,具体到每一个病人身上又不尽相同。那末,这些影响血糖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哪些呢?
1、饮食控制欠佳饮食医治是糖尿病医治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不是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饮食医治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下降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血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人,单纯依托饮食控制便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胡吃海喝,即使增加药量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但饮食控制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是“严重偏食”,这样会致使营养不良或饥饿性酮症。
2、缺少运动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进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增进肌糖原的分解和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下降体重,改良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另外,运动还有助于减缓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公道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运动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另外,不要做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后者反而会升高血糖。
3、不良情绪刺激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都会引发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致使血糖升高,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发血糖的波动。
4、药物选择不当糖尿病人用药讲求个体化,应当针对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如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状态、血糖谱特点、年龄、胖瘦、有没有并发症等等,公道用药。就拿2型糖尿病来讲,如果患者体型肥胖,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为主,宜首选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如果患者体型消瘦,常常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应选用胰岛素促泌剂。许多病人在虚假广告的误导下,选用降糖效果不确切的中成药或保健品来代替降糖药,由于选药不当,效果自然不好。
5、用药剂量不当药量不足致使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其实,药量过大一样也会使血糖居高不下。这是由于药量过大可致使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对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6、药物用法不对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到达最好;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再如,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日三次服用,有的逐日一次便可。糖适平、美吡达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逐日1~2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瑞易宁、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逐日服用一次便可。
7、不合理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医治在开始时多可见效,在经历数年后,常出现药效下降,血糖逐步升高现象,此时应及时采取联合用药方案。但有些病人毛病地将作用机制完全相同的同类药物联用,如用优降糖与美吡达联用,这样不但达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反而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联合用药要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用,例如“糖适平+二甲双胍”、“诺和龙+阿卡波糖”等等,这样降糖效果更好,而副作用较小。
8、医治允从性差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病人医治允从性较差,常常忘记或遗漏服药,结果致使血糖升高、波动。很多病人服药后,血糖降至正常后就停用降糖药,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时,再服本来降糖药的剂量就很难到达医治目标。患糖尿病后,千万要牢记,任何降糖药都只能在服药时使血糖下落,而不能长时间保持,更不能根治糖尿病。因此服降糖药时,血糖稳定在正常,要长时间坚持医治。
9、胰岛功能衰竭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将逐步消退以致完全衰竭。许多降糖药物(主要指胰岛素促泌剂)发挥药效的条件是患者尚保存一定的胰岛功能,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的。当患者胰岛功能严重下降,这类药物(主要指优降糖、美吡达等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乃至完全失效,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10、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多见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必须配合使用改良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噻唑烷2酮类),单独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常常效果欠佳。
11、服用升糖药物有些糖尿病人并存其他疾病,服用的一些药物具有升糖作用,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很容易致使血糖升高失控。
12、并存内分泌疾病有些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量)、库兴氏病(皮质醇分泌过量)等,这些内分泌疾病一样可以致使血糖升高。
13、应激因素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脑卒中、妊娠等应激等应激因素皆可使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致使血糖居高不下。对某些血糖居高不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感染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牙周炎等等。
14、气候影响临床发现:糖尿病人的血糖常常因季节变化而波动。每当冬季来临,病人食量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加上寒冷刺激促使肾上腺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致使血糖升高。
15、误诊误治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但目前看来,成人期病发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不罕见,由于它的某些症状与2型糖尿病很是类似(如病发迟、起病藏匿、病程早期对口服降糖药医治有效),再加上目前对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还没有普及,因此,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种种病人在病程初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因其胰岛功能衰竭很快,过不了多久,病人就会出现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致使血糖反弹。
16、疏于血糖监测定期的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指点药物调剂。有些病人重视血糖监测,吃药凭着感觉走,血糖很难得到良好控制。
总之,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但只要找准缘由,对症施治,控制好血糖也并不是难事。
版权申明: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推行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异烟肼篇广州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