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谈,等你一起来谈中医,谈学习,谈养生,谈经验,谈行医故事!
导引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医院张金发主任医师,为大家分享如何治疗反复咳嗽的经验。
反复咳嗽案例
患者:刘某,女,48岁。
初诊:年3月13日
主诉:反复咳嗽3年余。
刻诊:咳嗽,咳痰,痰白稠量多,咳痰不爽,夜间重,伴胸闷,面红,无乏力,无怕热怕冷,无脚手心热,汗少,时口干无口苦,无咽干咽痛,不易外感,感冒后首发症状为流清涕、咳嗽,纳可,眠可,梦少,大便正常,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过敏性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太阳寒水上泛)
拟方:癸巳寒水方加减
处方:白芍45g;茯苓45g;蒸附片30g;炙甘草75g;党参60g;白术30g;生半夏30g;泽泻30g;干姜15g;细辛15g;熟地30g;五味子6g。
4剂,加水ml,泡2小时,文火煎2小时,煎取ml,分三次口服。按语:咳嗽咳痰,痰白稠量多,咳痰不爽,夜间重,伴胸闷,大便正常提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厥阴下陷生寒,太阳寒水之气上泛,寒湿停留肺部,肺气郁滞,宣降失利,寒湿阴霾窃据阳位,郁而化热,水热气结;或阳明伏热,肺胃失降;感冒后首流清涕、咳嗽,提示土气不足,太阴虚寒,邪扰脾肺;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提示寒湿为患,根气不足。二诊:年3月23日。
咳嗽咳痰减轻50%,无乏力,无怕热怕冷,无脚手心热,汗少,口干不苦,无咽干咽痛,纳可,眠可,梦少,大便正常,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处方:白芍30g;茯苓45g;蒸附片30g;生山萸肉30g;炙甘草60g;党参60g;白术30g;五味子6g;生半夏30g;泽泻30g;熟地30g。
4剂,加水ml,泡2小时,文火煎2小时,煎取ml,分三次口服。按语: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说明药证相合,继续原方加减,因患者汗少,提示津液不足,故去细辛之辛温,加用山萸肉补肝体,助肝用以生津液,使东方厥阴风木恢复和缓有序升发。
三诊:年4月2日
拟方:开阖方加减方药:山药60g;茯苓30g;泽泻30g;牛膝30g;蒸附片30g;炙甘草60g;党参60g;桃仁10g;桂枝10g;熟地黄30g;五味子10g;生半夏30g;酒大黄10g;白芍30g;赤芍30g;白术30g。4剂,加水ml,泡2小时,文火煎2小时,煎取ml,分三次口服。按语:患者面红口干,口渴欲饮水,喜饮温水提示阳明燥气、阳明伏热;汗少提示津液不足;舌质郁暗提示气机郁滞,苔薄白有裂纹提示气阴液不足,脉沉细提示里气不足。
综上所述,患者以三阴本气不足,寒湿内停,气阴液不足,阳明燥气为主要矛盾。用(山苓泽牛附草参)降逆气,疏导离位之风寒湿邪;大黄推陈出新,推墙倒壁,一则解除阳明界面火热燥,二则截断病势;加地夏味一则针对全身液、津、血的损伤(有是证)与火热燥三邪(有是气)的对治,二则彻阳明最里、最深、最内之燥热火,大黄、半夏开其气结后,熟地、五味子之滋润渗灌之力便可发挥。
医师简介
张金发,男,汉族,中共党员。年6月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学士学位,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年12月14日被中共庄浪县委、庄浪县人民政府授予“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年4月被中共庄浪县委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劳动局、教育局、少工委、共青团庄浪县委授予“全县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年12月被平凉市卫生局评为“平凉市重点中医学科带头人”。
年3月、年2月连续两年被中共庄浪县委、庄浪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年4月评为“庄浪县县级名中医”;年1月被授予第三批全省卫生计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年12月、年10月参加南方医科大学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第六期及第十期师承班学习一月,通过对“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的研读,运用古中医理论进行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显著,享誉省内。
*温馨提示:
*最近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