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总台记者江晓晨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很多孩子出现了发烧、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医院内科门诊人数急剧攀升,多数患儿病情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昨天(1日)凌晨,医院看到,门诊仍在接诊白天“积压”的患儿,急诊也应对着不时前来就诊的家庭。进入深夜,无论是家长、孩子,还是医生,都在经受考验。让我们回到1医院,跟随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感受诊室里的彻夜守护。时间刚过零点,医院急救中心依然人头攒动,不时有家庭前来就诊。来回走动问询的多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在一旁安抚孩子,孩子大多头上贴着退热贴,依靠在妈妈肩头熟睡,猛得几声咳嗽,孩子疼醒哭闹,妈妈则继续安抚。在急诊想找个空着的座位并不容易,如果运气好找到两个连着的,孩子可以侧躺在椅子上,要不然,就得一直抱着。急诊内设有一个24小时营业的商店,家长可以买些零食和玩具哄孩子,还有带着婴儿车和露营车的家庭,用手机播放着动画片。大夜诊室门口(记者江晓晨摄)进入急诊大门,右转穿过走廊立着个大牌子,贴着“大夜诊室”四个黑色大字。里面有四个诊室,走廊很窄,但家长们还是带着孩子等成一排,紧靠着墙,给即将就诊的家庭让出一条通道。卢先生(化名)带着自己的外孙女在“大夜诊室”门口等待,孩子的妈妈在里面排队。记者:最高烧到多少?卢先生:39.6度,还吐。已经病了一个礼拜好了,这是第二次病了。从礼拜五开始,一直到周二。只要检查肺部没有毛病,不要发生肺炎就行。当父母的都着急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太着急,不能乱了脚步。记者:是不是孩子一去学校以后又交叉感染了?卢先生:我估计是,本身孩子们大部分免疫力都差,那体质强的就好一点。记者:大夫也连轴转。卢先生:大夫也辛苦,这段时间(孩子)病的多,没办法。……卢先生:我们走吧,到那边门口等着,跟姥爷起来了。姥爷给拿凳子,去那边坐。患儿(哭):我想回家。记者:看到孩子这样真难受。卢先生:都是这样没办法。患儿(哭):我想回家。患儿妈妈:等一会儿,一会儿就到你了。卢先生:难受孩子。记者:是啊。这一次,终于叫到了卢先生的外孙女,记者跟着他们一起进到了诊室。医生的手边放着速食面包,还有3瓶1.5升装的饮用水,只有1瓶开了封,水只喝了一点点。大夫:这是今天下午的病历是吗?患儿妈妈:对,今天下午的病历和验血的血常规。我们支原体和甲乙流都测了,阴性的。高烧老不退。大夫:烧几天了?患儿妈妈:从星期六开始,四天了。大夫:每天都能达到39度以上吗?患儿妈妈:对。大夫:总共咳嗽多久?患儿妈妈:我们上上周输完阿奇(霉素)就不咳了,我们上一个星期的学。大夫:中间是有好过的?患儿妈妈:好过一个星期。大夫:这次没有咳嗽,只有发烧?患儿妈妈:偶尔咳两下,不是连续性的。9分钟,这是进门后大夫询问家属孩子病情的时间。大夫应问尽问,家长应答尽答,问完病情,医生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大夫:来,阿姨听一听,宝宝。这次主要是发烧没找到原因是吧?患儿妈妈:嗯。大夫:嗓子上有脓。嗓子疼么宝宝?患儿妈妈:疼,特别疼,咽口吐沫都疼。大夫:有白点。脖子疼么?口罩摘一下,淋巴结也不大。这块儿疼么?眼睛也不红。看看手,然后把鞋袜子脱了我看下。看完孩子的手脚,大夫长舒一口气,家长俯身向前探得更多了。大夫:行,没事儿,不用担心。患儿妈妈:嗯。大夫: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扁桃体化脓。扁桃体化脓就是会高烧不退,连续烧好几天。你目前用的头孢也是治这个的,不用太担心。卢先生一家看诊17分钟。凌晨1点,急诊楼旁边的门诊楼开始陆续有家长带着孩子出来,他们是白天挂号看病输液的家庭,不少家长手里还拎着折叠凳子。记者:咱们从看上到输上液花了多长时间?患儿家长:我们是2点的号。记者:下午2点?患儿家长:对,刚输完液。门诊二层,输液中心,不少孩子输完液,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护士站等着拔针。家长带着孩子排队拔针(记者李杨摄)护士说:“刚刚有家长说看病2小时,等输液4小时。挂了号也得等,半夜12点放号。我们正常是12点下班,现在是早晨五六点才下班,上一轮班。”输液中心(记者李杨摄)即便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护士给孩子扎针时仍面带微笑,扎完针还用两根大拇指轻抚孩子的手背,再三确认后才把手松开。看着孩子终于输上液,赵女士(化名)抱着孩子一边找座位,一边扮鬼脸逗孩子开心。记者:你们是挂的急诊号还是普通号输上液的?赵女士:我们是上午10点挂的,刚输上液。记者:上午那会儿查是多少号?赵女士:我们挂上的时候就已经是号了,挂完前面才看到多号。记者:什么时候看上(病)的?赵女士:一等到晚上,我们7点半从家出发,8点到这儿,8点半看上。外地家长带着行李(记者李杨摄)从外地赶来给孩子看病的孙女士(化名)医院里。记者:当地也看过吧?孩子多久啊这样的症状?孙女士:半个多月了才上这儿来的。记者:多大了孩子?孙女士:刚一生日多。记者:扎了针就没事儿了哈。凌晨2点,门诊楼的大门已有保安在看守,有家长带着孩子出来,门才会打开。记者:现在是只出不进了?安保人员:对对。医院楼外的人多了起来,输完液的家长医院,地下车库不断有车开出来。进院时,家长们都一路小跑,这时,似乎神情放松了不少。凌晨3点,还会有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家庭,无一例外,都是一路小跑奔向急诊。患儿家长:您好,我们就是发烧。护士:查过血吗?患儿家长:没有。护士:先查个血。患儿家长:谢谢大夜诊室外还有不少等待看诊的家庭,诊室内的大夫依然保持着每个孩子十多分钟的看诊时间。门口问询的护士还在耐心地解答家长的疑问。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