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糖浆有8种怎么服最治咳嗽

时间:2021-11-17 15:29:33 来源:咳嗽

请问瑞纳白癜风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m/57305.html

引言:止咳糖浆是治疗咳嗽疾病的良药,但是,止咳糖浆有以下8种,怎样选择服用才最治咳嗽呢?

川贝枇杷(露)糖浆:能止咳祛痰,适用于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等症。

伤风止咳糖浆:又称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适用于夜间咳嗽较多者,不宜常服或久服。

半夏糖浆:是既止咳又化痰的中成药,对咳嗽咽喉作痒患者,有较明显的效果。胃寒疼痛病人不宜服用。

半夏止咳糖浆:具有止咳祛痰的功能,适用于痰多气逆的风寒咳嗽。

杏仁止咳糖浆: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寒性的咳嗽痰多病症。

麻杏止咳糖浆:有止咳、平喘作用,适用于咳嗽、气喘等症。

复方百部止咳糖浆:具有温化寒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痰黄而稠的肺热咳嗽或百日咳等症。

宁嗽(露)糖浆:不论新咳或久咳都可服用,治新咳用于寒性咳嗽,治久咳适用于气喘病人。适用于咳嗽痰少的病人。

复方甘草片该什么时候吃

引言:复方甘草片是治疗咳嗽疾病的良药,能有效镇咳,那复方甘草片什么时候吃才能更有效发挥药效呢?中医告诉你复方甘草片该什么时候吃!

对于一般药物来说,饭前饭后半小时服用,并不会影响药效的吸收。而对于复方甘草片来说,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复方甘草片,最好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一小时空腹含服,这样方能保证较好的吸收效果。

复方甘草片是镇咳类药物,它可以口服也可以含服,但含服的效果更好些。甘草片主要作用于口腔黏膜和胃黏膜。含服时,口腔中的唾液会使药物溶解,覆盖在发炎的咽喉黏膜上,以减少咽部黏膜引起的咳嗽。如果用水送服,口腔黏膜的作用就被人为削减了,药效就会受到影响。甘草片含后通过食管进入到胃,对胃黏膜起作用。空腹有利于黏膜对药物成分的吸收,宜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服用。

很多人在买药时,经常不知道该买复方甘草片,还是止咳糖浆。其实,虽然都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但两者还是有不同的适应症。复方甘草片适合在剧烈咳嗽的初期使用。而糖浆则主要起缓解作用,当咽喉部感觉痒得难受,想咳又咳不出来,夜间咳得厉害、白天又不怎么咳时可以选用。

另外,复方甘草片不宜长期服用,因为它含有会使人体产生依赖的阿片成分。一般使用3—5天,每天3次,症状减轻后,就应停药。

因此,为了更好治疗咳嗽疾病,一定要知道复方甘草片什么时候吃,中医告你复方甘草片该什么时候吃。

贝母止咳良药分清种类才见效

引言:贝母是常用的止咳良药,但常用贝母有3类,可有不同的治病功效,一定要分清!

应用贝母的成药很多,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3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川贝母:虚证咳嗽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作用,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所致之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咳,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一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一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实证咳嗽

如果症见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则应选择浙贝母。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尤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浙贝母3~1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也可选择浙贝母。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目前川贝母货源紧缺,价格较贵,如果处方上只是注明“贝母”的话,买到的多是浙贝母,购买时要看清楚。

川贝母、浙贝母虽然是止咳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土贝母:解毒消痈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土贝母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想做准爸爸的男性,应慎重选用。

伤寒咳嗽   证候:咳嗽声重、痰稀白、鼻塞清涕、无汗、口中和,常伴风寒表证,舌淡红、苔薄白润,脉多浮紧。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季。   治法:辛温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苏陈九宝汤。   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紫苏、陈皮、桑白皮、大腹皮、薄荷。

伤风咳嗽   证候:咳嗽咽痒、或咽喉不利、喷嚏流涕、舌质稍红、脉浮软。四季可见,以春季为多。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荆芥、防风、桔梗、甘草、牛蒡子、杏仁、半夏、茯苓、木通、竹茹。

止嗽散应用两则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是清代程钟龄积30年治咳经验之总结。书中述可治诸般咳嗽,药物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两斤,甘草(炒)1两,陈皮(水洗去白)一斤,共为末。每服3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程氏在论述此方时写道:“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笔者在临床上多采用汤剂加减运用,经验证,疗效较为满意,深感古人制方之妙,现举两例以证明之。

  例一:周某,男,18岁,3月0日初诊。自述感冒后出现咳嗽,服用抗生素,止咳药效果欠佳。现症见咽痒干咳少痰,咽喉疼痛,无汗恶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风寒袭肺,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止嗽散加减,药用桔梗18克,紫菀15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百部1克,陈皮9克,杏仁9克,板蓝根15克,牛蒡子15克,升麻15克,红花3克,连翘15克,炙麻黄3克,玄参9克,生甘草9克,生姜15克,葱白3段。每日一剂,分3次服用,连服3剂后微汗出,无咽痛,咳止。

  例二:张某,女,31岁,4月0日初诊。自述感冒后出现咳嗽,伴咽痛、发热,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一周后,咽痛发热消失,仍咳嗽,服抗生素,止咳药效果不佳。现症见喉痒即咳,夜间常咳醒,晨起有少量黏痰,伴乏力汗多,大便偏干难下,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细而数。证属风邪留恋,气阴两亏,肺失宣肃。治宜益气养阴,宣肺止咳。方选止嗽散加减,药用沙参15克,麦冬15克,姜半夏15克,紫菀1克,百部1克,款冬花1克,桔梗15克,荆芥1克,防风15克,苏叶9克,杏仁1克,太子参15克,五味子15克,葛根1克,生甘草9克。每日一剂,每日~3次,连服两剂后咳嗽偶作,继服两剂后上症痊愈。

  例一患者外感风寒表邪偏重,且有化热之象,方用止嗽散合三拗汤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重在解表祛风,佐以清热利咽药物,获以良效;例二患者素体偏虚,病久耗气伤阴,更使风邪留恋难去,肺失宣肃,咳嗽较重,方用止嗽散合麦门冬汤治疗,疏风散邪同时取麦门冬汤润养肺胃之阴而“止逆下气”,加五味子敛阴止汗止咳而无恋邪之弊,竟获速效。

来源

虚风袭咳嗽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汗多恶风、喷嚏清涕、面白舌谈、脉虚。   治法:益卫祛风,宣肺止咳。   方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玉屏风散。   药物: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黄芪、白术、防风。

风痰哮咳   证候:发作性阵咳,以晚上为多,咳吐白色泡沫痰,舌谈红、苔滑润,脉弦滑。   治法:驱风化痰,解痉止咳。   方剂:射干麻黄汤。   药物:射干、麻黄、紫苑、款冬花、生姜、细辛、法半夏、五味子、大枣。

寒湿咳嗽   证候:咳嗽声浊、痰白量多、恶寒无汗、恶心呕吐、纳差食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宣肺散寒,燥湿化痰。   方剂:杏苏散。   药物:杏仁、苏叶、法半夏、陈皮、白前、枳壳、桔梗、生姜、炙甘草、茯苓、大枣。

痰热咳嗽   证候:多见于风热、伤风、燥热和暑热咳嗽几天以后,以咳嗽、黄痰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   方剂:清金化痰汤。   药物:桑白皮、前胡、款冬花、黄芩、栀子、鱼腥草、桔梗、浙贝、橘红、麦冬、甘草。

湿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畅、头重体痛、胸膈痞满、口淡或腻、面黄不渴、小便不利,舌谈红、苔白腻,脉弦细而濡。多见于长夏。   治法:开宣肺气,清热利湿。   方剂:三仁汤。   药物:杏仁、白蔻、薏苡仁、厚朴、通草、滑石、竹叶、半夏。

燥热咳嗽   证候:咳嗽少痰、鼻燥咽干、口干不多饮水、唇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结。多见于秋季。   治法:清燥润肺止咳。   方剂:桑杏汤。   药物:桑叶、杏仁、尖贝、南沙参、北沙参、炒山栀、梨皮、桔梗、生甘草。

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爽、痰稠或黄、咯吐不畅、兼风热表证,咽红赤、舌尖边红赤苔薄黄、脉可浮数。多见于春夏季,其他季节也可见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桑菊饮加减。   药物:桑叶、菊花、桔梗、生甘草、连翘、杏仁、薄荷、知母、浙贝。

伤暑咳嗽   证候:咳嗽不畅、痰粘不爽、汗多、心烦、纳呆食少、尿黄,大便溏粘、口渴欲饮、舌红苔厚腻。见于夏季。   治法:清热透暑,宣肺化湿。   方剂:雷氏清宣金脏法。   药物:炒牛蒡子、浙贝、枇杷叶(去毛)、马兜铃、瓜蒌壳、桔梗、桑叶、杏仁、滑石、生甘草。

金平饮

组成炙麻黄3~10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葶苈子15~30克,荆芥10克,前胡10克,百部15克,枇杷叶10~15克,连翘15克,草河车15克。

  功能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主治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哮喘等。

  用法水煎服,每剂煎,每煎00毫升,口服,每日次。

  方解方名取金平饮,肺属金,平为安,金平则肺安,故名。此方为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哮喘的基础用方。其组方原则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训,以麻黄、杏仁、荆芥、前胡宣肺解表,止咳平喘;黄芩、连翘、草河车清热解毒;法半夏、葶苈子化痰;百部、枇杷叶止咳降逆;甘草调和诸药兼有止咳之功。其中麻黄、杏仁、黄芩、甘草自拟为“麻杏芩甘汤”,另有四种对药为多年实践摸索而成,即连翘、草河车;法半夏、葶苈子;百部、枇杷叶;荆芥、前胡。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咳嗽、哮喘等,特别适用于儿科咳嗽,经数十年临床实践、数千例患者治疗验证,疗效显著,易于掌握,重复使用有效。麻黄一药,为方中主药,不可欠缺。但有特异性敏感患者或心率过快者使用应谨慎。可用桑叶、桑白皮两药替代,有近似之功。

  加减本方加减甚多,择其要着叙述如下:肺热重者加石膏、知母;合并肺炎者加鱼腥草、大青叶;痰多者加浙贝母、苏子;肺气上逆重者加厚朴、代赭石、旋覆花;合并支气管扩张者重用芦根、冬瓜仁、生薏米;痰湿重者加白芥子、茯苓;咽痒者加桔梗、僵蚕、蝉衣、牛蒡子、赤芍;胸闷夹湿者加藿香、茵陈、郁金;小便热者加栀子;咳血者加茅根、茜草、仙鹤草,重者加三七粉;毒热重者(急性扁桃体炎)加蒲公英、野菊花;咽喉肿痛者(慢性扁桃体炎)加皂刺、紫花地丁,甚者加穿山甲;阴虚者加麦冬、玄参(二者量宜大)、地骨皮;阴虚重者加天花粉、石斛;便秘者加瓜蒌,牛蒡子,甚者加大黄;喉中水鸡声喘者加川椒、细辛、射干;过敏者加乌梅、五味子、白芍;虚寒者加干姜、桂枝、制附片;气虚者加太子参或党参、黄芪;重者加西洋参或人參;气阴虚者首选沙参;阴虚有痰难出者加川贝母;脾虚者加陈皮、大枣、茯苓;肾不纳气者加苏子、山萸肉、五味子、生牡蛎、桑螵蛸、芡实、白果,甚者加蛤蚧;浮肿者加车前子、茯苓、泽泻、白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加枳实、桂枝、黄芪;久咳者加紫菀、白前、款冬花;小儿咳嗽合并积滞者加莱菔子、生山楂。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肺系咳嗽的基础用方,亦可称为通用之方,对咽炎、急慢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均有较好的疗效。如加减得当,应获得临床满意效果。梁彦,男,出生于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北京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师.

来源

感冒后长期咳嗽难愈之验方

吾一师兄,医院医生,其年纪虽轻,但在当地已颇有名气,每日病人早5医院排号。该师兄善治感冒后咳...

感冒后长期咳嗽,有的长达两三个月,这是风寒侵入人体,在感冒好转后,正气不足,并没有把外邪完全去除,中医叫伏邪,所以会这样,必须宣出去,否则以后感冒仍然如此,如果你现在仍然在咳嗽,

我给你开个方子:细辛三克,杏仁九克(捣),法半夏九克,陈皮九克,瓜蒌壳九克,枳壳九克,桔梗九克,薄荷九克,沙参九克,射干九克,五味子六克,黄芩六克,桑白皮九克,甘草六克,三付.药物先泡半个小时,然后熬,水开了十分钟即可,一日喝三次,一天一付(本方来源于江西名中医林鹤和老先生,专治感冒后久咳,特别是西医讲的咽源性咳嗽,极效。).这个方子里有黄元御的思想了,气机升降的都有了,基本还是张仲景的方子打的底.你可以试试.后来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患者,都是用这个思路给治好的,最多的可能要用五付药,一般三付就可以了.但是这不是一般咳嗽的治疗方法,而一定是那种感冒过后,咳嗽几个星期的那种,各位要记住了.不要感冒咳嗽就用这个方子,在身上发烧,外感没有控制住的时候要先控制外感.小孩子不要用这个方子了,小孩子的咳嗽我主张用食疗解决,前面有个家长问孩子咳嗽怎么办,我通常是推荐桔子皮熬水,就是我们吃的橘子,黄色的,尤其是橘子里面的白色绵状物,不要扔了,还有里面的丝状物,叫橘络,都是理气止咳的,每次用一个橘子皮熬水,熬五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有热,可以加入梨皮,萝卜丝,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我通常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付小孩子的咳嗽,食疗的东西很多,还可以再想想.久咳,首先要排除要排除因肿瘤或者肺结核等引起的咳嗽.余下的有一种咳嗽,西医叫做咽源性咳嗽,就是感冒的同时引起了慢性的咽喉炎症,这个炎症会总是引起咳嗽,大家可能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go.com/jbtz/16190.html
热点排行
慢性咳嗽是如何引起的

慢性咳嗽是如何引起的?慢性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但由于一些检查在幼小……【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相关导读
慢性咳嗽是如何引起的

慢性咳嗽是如何引起的?慢性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但由于一……【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