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及防治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为流感病人和感染流感病毒而未发病的人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排出的流感病毒污染空气,健康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则引起发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婴幼儿及在校学生;医护人员;公交、商业、服务业及人员较集中单位的工作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人员较密集的地区。
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嚷后)应立即洗手。
2、大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增强广大群众体质和抗病能力。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雨淋着凉、熬夜过劳。
4、打喷囔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5、流行期间尽量少串门,尽量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不到疫区。
6、有发热感冒症状的应及早就医,已便及早排查、诊断,对流感病人就地隔离治疗一周或至热退后二天,以防止扩散。
7、必要时可注射“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
信息来源:西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通州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