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咳嗽病机关键为肺气不宣,病性属邪实;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病性虚实不一。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热,火能灼津成痰。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可伴有寒热等表证,或有咽痒、咽疼等症;内伤咳嗽,病程长或反复发作甚或咳而伴喘。在治疗上,外感新病属于邪实,应祛邪利肺。内伤久病多属邪实正虚,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补虚固本以图根治。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方法。
1统计报表
系统提取出个治疗咳嗽的方剂,涉及药物种,通过“频次统计”得到治疗咳嗽方剂中使用频次18以上的药物49味,见表4-7(略)。这些方剂中,以痰浊蕴肺证最为多见,见表4-8(略)。方剂中药物的四气分布中,以温性最多,见图4-6(略);五味分布中,苦味最多,见图4-7(略);归经分布中,以肺经最多,见图4-8(略)。
1.1用药频次(略)
1.2咳嗽方剂的证候分布(略)
1.3咳嗽方剂的四气分布(略)
1.4咳嗽方剂的五味分布(略)
1.5咳嗽方剂的归经分布(略)
2咳嗽方剂关联规则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设置为“44(10%)”,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24个,见表4-9(略)。同时,调整支持度可以得到相应的药物之间关联网络图,见图4-9。
3咳嗽方剂的熵层次聚类分析
通过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方法,挖掘得到潜在的组合,并且这些组合能够配伍成治疗咳嗽的潜在新方。
4咳嗽方剂中含桔梗-甘草药对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在主治咳嗽的方剂中,含有桔梗-甘草药对的方剂有96首,涉及药物味,支持度设计为“28”(30%)时,常用的药对和核心组合35个,见表4-12(略),网络图见图4-10。
5分析与讨论
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上逆所致,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在治疗上,外感咳嗽应祛邪为主,宣降肺气;内伤咳嗽,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同时,结合《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认识,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方法。
《中药成方制剂》中收录有治疗咳嗽的方剂首,涉及药物种,其中,最常用的前15味药物为: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麻黄、川贝母、半夏、黄芩、百部、桑白皮、前胡、麦冬、石膏、茯苓、枇杷叶,以性温、味苦、归肺经的宣降肺气药物为主,体现了“治咳不离肺”的原则。常用的药对和药物组合中,以甘草-杏仁、甘草-桔梗、甘草-陈皮、杏仁-桔梗、甘草-麻黄最为常见,具有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通过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可以聚类获得能够组合成新方的潜在组合。这些组合中,有常用的药物组合,如麻黄_苦杏仁_款冬花、苦杏仁_甘草_桔梗等;也有不常用的组合,如鳖甲_酸枣仁_丹参、重楼_白屈菜_寒水石等。这些潜在组合通过进一步配伍后可以生成与已有的首方剂不同的新方,其价值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在主治咳嗽的方剂中,《桔梗甘草汤》是一个名方,也是一个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药对,在《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桔梗-甘草药对的方剂有96首,涉及药物味,以桔梗-甘草为基础,大部分常见的配伍药物为宣降肺气之品,如杏仁、麻黄、陈皮、前胡等。
收载的成方制剂的组方以宣降肺气为主,大部分以治疗外感咳嗽为多,对于内伤咳嗽有扶正作用的药物主要体现在生地黄、麦冬、玄参、黄芪等补益气阴药物上。因此,开发治疗内伤咳嗽的药物有待进一步加强,也将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出处:《方药纵横——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
成都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湖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