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治疗的误区---盲目见咳止咳
咳嗽治疗的误区---盲目见咳止咳
夏秋时节,各大医院儿科,所到之处,几乎是“咳声一片”。我们该怎样保护孩子的嗓子与肺?咳嗽意味着什么?
小儿咳嗽多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过敏原等,例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和肺炎;接触、吸入或者进食不耐受等过敏原所致的过敏性咳嗽等。而现在西医治疗咳嗽、发热的患儿,多选用敏感抗生素、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镇咳祛痰类药物等,服药期间效果好,停药后咳嗽反复发作,甚至反复低热,咳嗽,大便不通等。
《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虽然咳嗽的病位在肺,但引起咳嗽的根源也可以在其它脏腑,后世医家提出了“见咳休止咳”“治咳以治痰为主,治痰以调气为先”的观念,以此警示后人,咳嗽的原因很复杂,不要单纯的见咳止咳,而要根据咳嗽的时间、咳声的性质、有无痰涕等伴随症状,找到咳嗽的根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而当代社会,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各种“营养食物”喂养之下,乳食积滞的孩子比比皆是,许多孩子咳嗽伴发热,兼夹饮食积滞,化热入肺,肺经积热,灼伤肺络,导致夜间发热咳嗽,大便不通。迁延不愈,甚则发为疳积。
孩子睡着了以后咳嗽的时间段,也能反应出疾病的情况。
每天23点-3点正是肝、胆两经之时令,中医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而肝风易动,到了半夜两经时令,肝、胆两经气血旺盛,阳气升动,就会出现“火木刑金”,肝火灼伤肺络则咳频。治法当以清肝泻火为主。每天3-7点正是肺、大肠两经之时令,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而当代社会,小儿病因多见食积,乳食积滞于脾胃、大肠,化热入肺、大肠经,到了凌晨两经时令,肺、大肠两经气血旺盛,食积化热入肺、大肠两经则咳频。治法当以肃肺消食,通腑泄热为主。
寇寇说:治疗咳嗽,就跟发烧时不能一味急于退烧一样,不能单纯见咳止咳,最重要的是找出导致咳嗽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效的恢复宝宝的身体健康。
往期回顾:
宝宝咧嘴、眨眼,真的是习惯问题吗?!
宝宝打嗝怎么办?医生这里有妙招!!
更多育儿信息,请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