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导读
病例简介:男,37岁,乏力、纳差、尿黄伴咳嗽1周,原因是什么?
作者:韩大康首都医科医院
病史
一般资料:男,37岁,中学毕业,已婚,河北人。主诉:乏力、纳差、尿黄伴咳嗽1周。现病史:1周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食欲不振、伴恶心未吐,同时发现尿黄如浓茶,自服胃药、消炎药,效果不佳,医院检查肝功ALTU/L,TBIL.4μmol/L,HBVM:HBsAg(+),HBeAg(+),HBcAg(+)为进一步治疗,于年12月22日收住我院。
病史: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其他疾病。家族史:患者母亲因肝癌30年前去世,哥哥因肝硬化去世。弟弟HBsAg(+)。
体格检查
精神可、营养正常、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右肺底可闻及湿罗音,腹平软,肝脏未及,脾脏肋下及边,Murphy’s(-),肝区叩痛(-),腹水征(±),双下肢无浮肿,NS(-)。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主要化验结果:ALT.0U/L(正常参考范围:5-40U/L),ASTU/L(正常参考范围:8-40U/L),TBiL.3μmol/L(正常参考范围:μmol/L),ALB34.8g/L(正常参考范围:36-55g/L),PTA49.%,HBsAg(+),HBeAg(+),HBeAb(+),HBcAg(+)。HBVDNA1.17E+7copies/ml;AFP:.88ng/ml;HAV(-)、HCV(-)、HEV(-)。
辅助检查
超声:脾厚43mm,肋下11mm,sv:8mm。弥漫性肝病表现、脾大、胆囊炎及腹水少量。
入院诊断
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待排;肺部感染。
治疗思路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保肝、退黄、抗炎(肺部感染)治疗,主要用药有复方甘草酸苷(美能)、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易善复)利肝康、苦黄等。患者食欲好转,但胆红素水平一度升高到.4μmol/L,临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d,共3天,同时给予白蛋白和血浆,之后肝功能逐步好转。结合体检及肝病家族史诊断考虑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于入院后第五天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症状及实验室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住院54天于-2-14出院。
出院时肝功:ALT25.6U/L,AST30.9U/L,TBiL42.3μmol/L,AFP.79ng/ml,PTA87.%,HBVDNA3.36E+3copies/ml。
患者由于自费一直选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抗病毒5WHBVDNA3.34E+3copies/ml,8W后小于检测下限(copies/ml)。属于早期病毒学应答。随后坚持门诊随访,肝功能稳定正常,HBVDNA持续小于检测下限,彩超检查未见异常。但E抗原持续阳性,HBsAg滴度持续高水平,AFP正常。于-7-23抗病毒治疗周,第一次出现病毒突破,达到1.11E+5IU/ml。肝功正常。无自觉症状。
依据指南抗病毒治疗开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患者因自费拒绝HBVDNA耐药位点检测)之后病毒载量逐步下降,但未到检测下限。联合治疗24周后拉米夫定改为恩替卡韦,病毒载量水平继续缓慢下降,于-4-2(联合用药抗病毒88周)降至1.17E+2IU/ml,仍未低于检测下限(IU/ml)。肝功正常。-8-11再次回升至HBVDNA3.3E+2IU/ml,建议换用替诺福韦,因患者顾虑费用问题,直到-10-10开始应用替诺福韦mg/d。-1-12(TDF抗病毒13周)检测HBVDNAIU/ml,肝功正常。随访至今。
预后
至今TDF单药治疗周,HBV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未发生肾功能的损害。肝功能、血常规持续正常范围内,肝脏超声出现脂肪肝,未见肝硬化表现及肝脏占位。无肌肉骨关节的疼痛。HBeAg滴度缓慢下降,但未出现血清学转换。
最新结果
-3-31:ALT38.2U/L,AST27.9U/L,TBiL10.9μmol/L,ALB46.4g/L,eGFR.15ml/min/L,CR66.8μmol/L,BUN5.23mmol/L,HBVDNAIU/ml;WBC6.63E+9/L,RBC5.02E+12/L,Hbg/L,PLTE+9/L,AFP0.ng/ml。
病例分析
(一)患者以及疾病特征年轻男性患者、有肝病家族史,以慢性肝炎急性发作起病。
(二)诊断过程的合理性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诊断符合我国年慢乙肝诊断标准[1],确诊为慢性乙肝。
(三)治疗方案的科学性起病急、肝功损伤重、但肝脏再生能力强、及时给予保肝、退黄、支持、对症,及时应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避免重症化,同时及时加用抗病毒药物,使病毒载量迅速下降,最终肝功得以恢复。随访期间根据HBVDNA载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抗病毒方案,控制疾病无进展。
患者度过急性发作期以后,一直坚持抗病毒治疗,最初6年能够保持稳定,HBVDNA保持在检测下限以下。当单用拉米夫定发生病毒学突破时,按照当时年各种指南推荐联合阿德福韦酯。另一方面按照优化治疗的原则,应在24周时病毒载量应达到检测下限。但患者并未出现满意的治疗应答,当时替诺福韦尚未广泛应用,故治疗方案调整为抗病毒作用更强的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仍具有一定疗效,其病毒载量缓慢下降,未达理性目标,最终选用TDF抗病毒,用药5周后HBVDNA小于检测下限。
病例讨论
患者起始应用LAM抗病毒治疗,治疗第6年出现病毒学突破,分析发生LAM耐药,遗憾的是未做HBVDNA序列测定。在改用联合抗病毒后近2年时间HBVDNA随缓慢下降,但未达到检测下限,由于患者8年内已经先后使用了3种抗病毒药物。其中LAM发生病毒耐药是比较常见的,即使强效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5年耐药率仍然有1.2%[2],分析患者存在多重耐药[3]的情况。如何进一步挽救治疗是该患者当时的问题。
TDF具有较低的病毒耐药变异率[4],其强效低耐药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已经被列为更新后各大指南优先推荐的抗病毒药物。该患者治疗13周即出现了病毒学应答,同时伴有表面抗原滴度下降。表明TDF在体内能快速有效地发挥其抗病毒作用。年2月的APASL的大会上候金林教授公布我国TDF应用的数据,治疗慢乙肝患者周未发现病毒耐药病例,同时也表明TDF是挽救不能获得理想病毒学应答患者的一个有效选择。本例患者的经历与上述数据吻合,同时经近11年的抗病毒治疗患者无肝病进展。
治疗或用药的经验、心得
TDF是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可以遵循指南对于初始抗病毒患者首选;对于慢乙肝的患者,无论是采用单药还是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24周时仍未将HBVDNA水平降至检测下限的,建议尽早换用TDF单药治疗;HBsAg定量对抗病毒效果也有判断意义;积极抗病毒治疗有效抑制肝脏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and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TheguidelineofpreventionandtreatmentforchronichepatitisB[J].ChinJHepatol,,19(1):13-24.(inChinese)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19(1):13-24.
2.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3.杨丹红,赵年丰,潘红英等.替诺福韦酯挽救治疗核苷(酸)类药物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3(1):75-76.
4.HeathcoteEJ,MarcellinP,ButiM,eta1.Threeyearefficacyandsafetyof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reatmentforchronichepatitisB.[J]Gastroenterology.,(1):-.
温馨提示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
medlive.cn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