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别急着止咳,治疗冬季咳嗽小偏方

时间:2017-6-5 19:13:37 来源:咳嗽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近距离接触传播,少儿因缺乏免疫力,空气污染严重,尤易感染。咳嗽是少儿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孩子咳嗽了,有什么护理误区?该怎样护理?

孩子咳嗽别急着止咳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咳嗽了,就赶紧给孩子服止咳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一是会掩盖病情

咳嗽多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再加上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若使用了止咳药,有痰液时又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他部分,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

二是使用消炎药往往病不对症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其实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上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对症止咳,先分清类型

不要一听见孩子的咳嗽声就是消炎药、上医院,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怎样辨别咳嗽的类型?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和痰液。

1、风寒咳嗽——舌苔白,痰稀、白黏,并伴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

2、风热咳嗽——舌苔黄或红,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

3、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和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的孩子舌苔几乎是白苔,胃口较差、没有食欲。这时父母首先要调理宝宝的脾胃,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

针对使用小偏方轻松止咳

一、风寒咳嗽

1、蒸大蒜水

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一粒冰糖,半碗水,加盖隔水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晾温热后让宝宝喝水,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2、烤橘子

将橘子在小火上烤至橘皮发黑,晾温热后让宝宝吃桔肉,一次2~3瓣,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

二、风热咳嗽

1、川贝冰糖蒸梨

把梨横断切开,去核放入2~3粒冰糖,5~6粒碾碎的川贝,把梨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分两次食用。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2、白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锅内,加大半碗水,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稍凉后饮用。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两岁以内宝宝效果更好。

三、内伤咳嗽

1、山药粥

山药去皮搅成粉,加半碗水加工成稀糊状,倒入锅中烧,烧开即可。一碗山药粥分2~3次空腹食用。山药健脾胃、补肺气,不但能止咳治哮喘,还对小儿厌食、虚汗多、流口水、气虚胆小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要注意山药不能煮久,否则成分会流失。

四、积食内热

1、去积食:用鸡内金、山楂、神曲、炒麦芽(药房有售)泡水喝。

2、咳嗽:白萝卜蜂蜜水。

无论食疗还是药疗,有没有效果,重要的是要对症,如果家长拿不准的话,最好找中医医师辩证后使用。

治疗小儿咳嗽七分靠“养”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如果宝宝的咳嗽经诊断为呼吸道感染,那么,除了应按医生的

指导用药外,还要注意做好家庭预防:

1、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如果孩子咳嗽伴有发烧,过高的室温不利于身体散热,过低的温度又容易使孩子着凉加重咳嗽症状。保持室内25-28℃,可使呼吸道粘膜收缩,减轻充血、肿胀,保持气道通畅,缓解咳嗽。另外,过于干燥的环境,宝宝痰液不易咯出,因此,气候干燥时,麻麻可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地上洒些水,即可增加室内湿度。

2、及时增减衣服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比大人怕冷。恰好相反,孩子新陈代谢比大人快得多,而且活泼好动,往往蹦几下跳几下就一身汗,静下来的时候被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因此,家长切记不要将孩子捂得过厚包得过严,还要







































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
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go.com/ysty/6110.html
热点排行
中医如何应对咳嗽难以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中医认为干咳的病因及

1、燥邪犯肺肺失宣降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中医认为干咳的病因及

1、燥邪犯肺肺失宣降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