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慢性病症状,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病急、高度发热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均属免疫抑制性疾病,常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常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它们的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临床症状复杂,不易签字治疗,给养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5月份的一笔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混合感染的治疗进行报告
一、发病情况
年5月份,山西某养殖场20-50斤的猪群头,发热,体温在40-42℃,呈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腹式呼吸严重,有咳嗽症状,个别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个别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死亡16头。
二、剖检症状
肾脏色淡质脆,可见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肿大易碎,边缘多见颜色发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状溃疡。
可见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
三、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肺脏、胸腔积液、关节液进行涂片染色,革兰氏染色后镜下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和短丝状细菌。
将样本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生长出透明、细小的露珠状菌落,菌落涂片染色与组织涂片染色结果一致。
四、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和实验室试验初步诊断为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五、防治方案
每头注射猪瘟细胞苗15头份,用氟尼康(氟苯尼考粉)g,维多力康(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kg,(七清败毒颗粒)1kg,倍利能(五加芪粉)g拌料1吨,连用7天。
六、小结
猪瘟是目前危害猪业的最严重疫病之一,猪副嗜血杆菌为常在菌,两种疾病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有效防治在于合理的免疫和预防保健。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使用中药提高免疫力;加强关键点的消毒。
一旦发病将发病猪进行隔离,无害化处理病死尸体和污染物等。消毒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每天对整个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1-3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