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病治疗方法小结

时间:2016-11-2 10:48:41 来源:咳嗽

咳嗽病治疗方法小结

咳嗽病治疗方法

医案17~医案21讨论的是咳嗽病。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数咳嗽比较好治,对于有些缠绵难遇的咳嗽就必须仔细分析认真辨证。这里总结了治疗咳嗽的几个法,挺好记的,也挺实用的。另外最后附了一篇高人写的关于咳嗽证治的文章,也是相当不错的。

1、风寒咳。名方止嗽散。局方金沸草散。苏陈九宝汤。此三方是治咳名方,都有人随症加减治疗诸般外感咳嗽。

2、风热咳。桑菊饮。外感入里化热生成痰热咳嗽的话,清化痰热就是治咳,清金化痰丸可用。

3、痰湿咳。经方半夏厚朴汤,局方二陈汤,杏苏散等。化痰就是治咳。如果表现出寒痰症状的可用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表现痰热症状的清金化痰丸。

4、阴虚燥咳。桑杏汤,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阴虚特别厉害的乃至于咳血潮热的,要肺肾同补,比如百合固金汤。

5、肝咳。黛蛤散。亦可根据症状随证选用治肝之剂,如龙胆泻肝汤,一贯煎等。因为肝藏血,故此类多有痰中带血。也多用柔肝法。

附1:医案

医案17:黄某,女,38岁。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愈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处方: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苏子9g橘皮15g杏仁9g桔梗9g生姜9g。服二剂,咳止。半夏厚朴汤为治疗梅核气之方众人皆知。但细观本方,实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而成。用来治疗痰饮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咳嗽,咽堵,胸满等。此方化痰加理气。为治疗痰湿咳嗽的妙方。后世时方二陈汤与此方意同。医案18:魏某,女,68岁,咳嗽旬余,每咳必恶心欲呕,痰涎稀黄,长期头昏且胀,头面烘热,颧红耳鸣,若热烘于上则咳呛更甚,心胸烦闷,口中气热,干苦起涎,喜纳凉饮,食少,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性情急躁,舍尖边红,苔灰黄而滑,两寸关弦滑有力、沉取而细。处方:龙胆草20g柴胡10g焦栀12g黄芩12g车前子10g泽泻12g木通10g当归10g生地20g牡蛎20g珍珠母20g知母20g麦冬10g桔梗10g。服药2剂,咳嗽即平,诸证悉减。本案为木火刑金之肺热咳嗽,病人热象明显,上部热甚重,性情急躁,脉弦滑,故辨为肝热上冲。煎灼肺胃津液为痰而发咳嗽,故用龙胆泻肝汤显效。又因脉沉取细,所以加补肝阴潜肝阳之药,以期肝气速降。《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观之临床,肝咳实属多见。医案19:徐某,女,35岁。患者平常体质比较差,经常感冒或者鼻炎发作,属于中医讲的痰湿体质,只要受点风,或者是周围有感冒的人,就会得病,一病就是一个月,如此反复。本次发病也是由于着凉,打喷嚏流鼻涕,咽喉不适,呛咳,随即出现黄痰,咳痰不爽,胸闷,浑身酸困无力。脉象浮滑,重按无力,舌淡苔黄。先是用了一周的头孢类的消炎药,症状缓解不是很明显。处方:止嗽散。外感咳嗽,以金实不鸣为主。本例患者,素体虚弱,也可以说是弱不禁风,每次感冒都少不了她,可以说是素有内伤,又感受外邪,这种内伤咳嗽就是因为体质虚弱,以往的外感咳嗽又没有治疗彻底,内外的邪气和致病因素里应外合,导致发病。但现在以实证为主,故以止嗽散宣散肺气,解表而愈。愈后应予扶助正气之药。医案20:张某,男,29岁。因感冒引起咳嗽已一年,咳吐白沫不爽,胸闷气短,口干便调。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滑。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案最大特点为咳吐白沫。咳吐白沫稀痰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寒饮之痰,其质清稀多水,另一种为燥热肺痿之痰(见金匮肺痿篇)。两者可根据兼证不难分辨。结合兼证本案明显为肺燥肺痿之咳嗽,故用清燥救肺汤。金匮之麦门冬汤为此类咳嗽之祖方。医案21:柴某,男,53岁。患咳喘10余年,冬重夏轻,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服中西药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咳吐稀白痰,每到夜晚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处方:麻黄9g桂枝10g干姜9g五味子9g细辛6g半夏14g白芍9g炙甘草10g。服7剂咳喘大减。后以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治疗而愈。本案痰色清稀,背部恶寒,面色黧黑,舌苔水滑,为寒饮射肺之咳喘。故投小青龙汤显效。加附子其效更捷。

附2:

谈谈咳嗽这个病,写得很实在。(风寒咳、风热咳、燥咳、痰湿咳、肝咳、阴虚咳)R

在四川一带,老百姓有句话说:木匠怕疙枓,医生怕咳嗽,此话道出了咳嗽一疾不易治疗,不好治疗。老百姓一生病多就诊于西医,而现代医学多以输抗生素加止咳剂、以及各种化痰剂,甚者用到“可待因”治疗,多取效。而抗生素的运用让当今医生不知所措,病家不知怨谁?叹哉!现就中医治疗咳嗽的一些看法写于此。咳嗽是外感、内伤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是感受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伤及肺系,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而成的疾病,它既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又是其它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古人有将咳与嗽分别言之,有声无痰谓之咳,即我们常说的干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但两者难以截然分开,且这种分法于临床意义也不大。清代名医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这里很是形象地道出了咳嗽之病因病机。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一并指出:“咳嗽者,肺寒也。肺主皮毛,寒邪侵袭皮毛,连及于肺,故令人咳。宜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紫苏子主之。”自程氏创立止嗽散后,风寒咳嗽多遵此方治疗,取效颇佳。如现代医家用于临床的三拗汤与止嗽散合用,名为麻杏止嗽散。笔者于此方常加金沸草15克,其效果更好。正如程氏云:“余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可知此方对于治疗风寒咳嗽,效果很好。患者向某,女,33岁,咳嗽咽痒5天就诊。咳白色粘液痰,伴气急。初起有鼻塞流涕,自服“感冒药”后缓解,现唯有咳嗽而来诊,察舌苔薄白,脉浮。处方为:麻黄10杏仁12桔梗15紫菀15百部15陈皮12荆芥10白前15金沸草15甘草10僵蚕12蝉蜕10病人服药1副,症状好转,共服药3副病愈。记得笔者跟师时,老师对于此证型常以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取效颇佳,现将其处方录于此供大家参考。麻黄12桂枝12干姜6白芍15细辛6半夏15五味子12制南星12百部15紫菀15陈皮15桔梗15杏仁15甘草10,笔者觉得此方用于治疗素有痰饮而外感风寒之邪者效果较好,即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所致咳嗽者效果更好。当然有是证,用是药,决不能以现代医学之病名而套用中医之方,那样即使有效也是偶然。对于小青龙汤的临床运用,笔者在此借用刘渡舟教授之经验,录于此,供同仁参考。1.辨水气: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目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2.辨咳嗽:可见几种情况,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3.辨痰涎:肺寒金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谈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色觉凉。4.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5.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日深,寒饮内伏,其脉多见沉。6.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肺,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指标,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环节者,即可使用本方。且刘老常于本方加茯苓、杏仁、射干等药,以增强疗效。苏陈九宝汤,此方我是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看到的,组方为:桑白皮大腹皮陈皮麻黄杏仁苏叶薄荷甘草桂枝乌梅生姜,蒲老认为此方为治疗风寒入肺而致咳嗽的通用方。我的一同事来自青海,曾跟师于陆老,谈及此方的运用,说陆长青教授将此方用得活灵活现,出神入化,不管寒、热皆以此方加味治疗,临床多去薄荷、桂枝、生姜、乌梅,或加桔梗、前胡、大贝母、白前、金沸草治疗风寒咳嗽,或加鱼腥草、黄芩、桑叶桔梗治疗风热咳嗽,喘甚加葶苈子,风热甚加银翘、桑菊之属,效果甚好。自清代吴鞠通创《温病条辨》后,给后人治疗咳嗽的思路、方法又是别具一格。真乃锦上添花。吴氏创立了治疗风热咳嗽的名方桑菊饮,本方组方为:桑叶15菊花15桔梗15杏仁12连翘15薄荷9芦根15甘草10,用于风邪侵袭手太阴肺经,症见咳嗽,发热较轻,口微渴,用此方治疗。笔者用此方常加前胡15枇杷叶15浙贝母12,热甚加黄芩、石膏用于治疗风热咳嗽效佳。此方之辨证要点为:1.咳嗽较为剧烈,咳嗽较甚时有出汗;2.多有声音嘶哑,咽喉干燥疼痛;3.咳痰为粘液黄痰,痰不多,不易于咳出;4.多有外感风热表证,如鼻塞流黄色鼻涕,身热,口渴,头痛肢楚,5.舌苔常为薄黄,舌苔少津,脉浮数或浮滑,咽喉部多见充血。吴氏订立此方的用意主要是避免运用辛温之剂治疗风温咳嗽,本方之所以用桑叶、菊花为主药,桑叶气味芳香,有细毛,横纹络脉较多,其形似肺,所以能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开于秋季,气芳香而味甘,能补肺金与肾水,其他杏仁、桔梗苦辛以宣肺气,连翘、薄荷、苇根、甘草苦辛甘凉以散风、泄热、生津。综合诸药,本方为辛散风热、宣降肺气、生津养液的作用,故适用于风热犯肺所致咳嗽诸症。对于治疗秋季燥咳,在我们川北一带民间,老百姓常用冰糖与川贝母、梨子熬水服用,效果很好。这里取冰糖、梨子,可能也源于吴鞠通的经验。记得学习《中药学》的时候,老师说:世间万物中,总有一物能降另一物,如梨子生长于夏秋之季,故其物多能制约夏秋季的温燥之邪,还有西瓜、黄瓜等等夏秋季节的药食产物,多能克制其夏秋之气,更有高寒地带的虫草、雪莲花等等,多能驱寒亦是此理。古人还认为在深山之中,若被蛇伤,那三步之内必有蛇药也是此理,当然此说似乎有点牵强。吴氏治疗燥邪伤于手太阴肺经的秋燥证,创立了桑杏汤,并谈到凉燥之气,侵犯肺胃本脏,症见微有头痛,怕风怕冷,咳嗽稀痰,鼻腔阻塞,咽喉窒塞,脉象弦,汗不出者,用杏苏散治疗,桑杏汤用于治疗温燥咳嗽,杏苏散用于治疗凉燥咳嗽,记得某年秋季在老家行医时,我们乡一干部患咳嗽半月来就诊,诉曾服用中西药较多而无效,偶来我村而就诊于笔者处,刻诊:咳嗽,以干咳为主,伴咽痒喉干,舌苔薄黄,舌上少津,脉浮数,处方为:桑叶15杏仁12沙参15栀子12豆豉12浙贝母12枇杷叶15黄芩10自加梨皮1个,嘱服药2副,患者服药后诉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后再服药2副而愈。而对于暑湿咳嗽,后世医家对此未作相关论述,吴氏应该是开此先河,他在《温病条辨》论及:暑湿之邪侵犯手太阴肺经,而见干咳无痰,咳声清亮而高亢的,此为暑湿未尽而肺阴受伤,吴氏这里用了清络饮加甘桔甜杏仁麦冬方,暑湿之邪侵犯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而致咳声重浊不清,痰多,口渴不多饮,此为痰湿之邪在两太阴经而致,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厚朴杏仁方,还论及暑湿之邪伏于肺经所致的肺疟咳嗽,用杏仁汤治疗,吴氏谈及此三方,亦不失为治疗湿邪为犯所致咳嗽的较好方法。现代医家多以二陈汤加味治疗,我个人认为焦树德先生的麻杏二三汤、陈瑞春先生的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其组方与临床思路很好,临床效果亦很好,若为痰热为犯所致咳嗽,以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效果较好,当然还有桑白皮汤亦是一个很好的方子。《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知,咳嗽有心咳、胃咳、肝咳等等,而肝咳较为多见,就是临床常见的肝火犯肺所致咳嗽,证见咳嗽,面赤,咽干口苦,痰少不易咳出,伴情绪易于激动,胸胁胀痛,舌苔薄黄少津,舌质红,脉弦数。此证型我临床常遇到,以体型较瘦的人易于患,临床常以《中医内科学》中的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味治疗,常加山栀、丹皮、桑叶、枇杷叶川贝母,效果较好。吴氏云:“燥热灼伤肺胃阴液,或身热不退,或干咳少痰者,用沙参麦冬汤治疗”。吴氏将生脉饮之人参更为沙参,用于气阴亏耗所致咳嗽,为后世医家所常用。而百合固金汤为笔者所常用,此方由二地、麦冬、百合、白芍、当归、贝母、玄参、桔梗、甘草组成,其功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治疗咳痰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我村一村民,男,40岁,诉咳嗽,痰中有少许血丝1月,近1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许白色粘液痰,痰中有血丝混杂,伴有体重下降,盗汗,乏力,下午手心烦热,舌上少苔,脉细,我考虑为肺结核,医院拍胸片明确诊断,病人不愿检查,要求开药治疗,遂处方为:二地各20麦冬20百合20赤芍15当归15浙贝母9玄参15桔梗15鳖甲15沙参20茜草15甘草副,患者服药10后天复诊,诉症状明显改善,嘱继续服用上方20余天,症状消失。仍建议患者拍胸片检查,半年后偶查胸片,未见结核灶。冬花冰糖饮治疗小儿哮喘、咳嗽效果很好,笔者用款冬花10克,冰糖10-20粒,用滚开水泡饮,每日一剂,如茶饮用。款冬花,温能散寒,润肺消痰,治咳逆气喘,方书谓寒热虚实均可用;冰糖为甘蔗结晶,成糖则温,上可以清金消渴,中可以和胃补脾,消痰润燥,服用之后,使肺润痰消,脾健胃和,体质渐充而却寒,虽有伤风,可以抵御,不致引起续发。冬花冰糖饮见于清朝医书《种福堂公选良方》(清叶桂原著、华岫云编):“如能治小儿吼嗽,并大人咳嗽屡验方∶款冬花(三钱)晶糖(五钱)将二味放茶壶内,泡汤当茶吃,自然渐愈”。笔者第一次见到此方是在《新中医》杂志上看到,后用于临床效果特别好,尤以小儿效果更好,因儿童多不愿服用汤药,此方味甜无怪味,故易于接受。以上为我个人多年来治疗咳嗽之疾的经验与体会,其方多遵《伤寒论》、《温病条辨》、《医学心悟》,其法多遵《中医内科学》之辨证而施治,临床每多取效,故记录于此,与诸君同仁共享,不当之处,祈望斧正。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白癜风的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go.com/xgyy/1367.html
热点排行
治慢性咳嗽的中医专家

说起济南哮喘病医院相信山东人无人不晓,济南哮喘病医院以治疗慢性咳嗽等慢性……【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中医治疗慢性咳嗽效果

中医是我们的国医,现在人们越来越认同中医来治疗疾病了,据调查……【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治慢性咳嗽的中医专家

说起济南哮喘病医院相信山东人无人不晓,济南哮喘病医院以治疗慢……【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