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之际,中医的“冬病夏治”又掀起了高潮,其中的主力军就是众多的哮喘患者。这是由于哮喘是典型的“冬病”,入夏后随着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上升,病情进入“缓解期”。
中医在千年实践中总结的“冬病夏治”的方法,即是充分利用夏季“阳盛阴衰”的自然规律,为人体培养足以对抗秋冬“阴邪”的“正气”,有效控制哮喘在秋冬的反复发作。因此对于患者而言,“夏治”哮喘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利用夏季补阳扶正,解决病根1、哮喘好发于秋冬季节
中医将哮喘俗称为“寒痨症”,好发于秋冬季节,由于哮喘患者往往体质虚寒,阳气不足,又极易受秋冬外界寒邪侵扰,“内外夹攻”,反复发病。
而到了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哮喘复发的诱因“寒邪”减少,哮喘症状便会“减轻”或者“消失”,使病情处于缓解期。
2、利用夏季补养阳气
哮喘的“冬病夏治”遵循中医“天人合一”的防治理念,即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人的经络相对通达,气血也较充沛。
顺应这一“阳盛阴衰”的有利时机,加上中医“补阳”的推动作用,就能最大限度的给虚寒体质的哮喘患者补充足够的阳气,并同时为秋冬储备足够的抗寒抗病能力,使哮喘患者在秋冬季“正气存内”,不易为寒邪所侵,不再受哮喘复发之苦。
3、治病求本
中医对于哮喘的“冬病夏治”秉承的便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指出在夏季哮喘缓解期,从补肾、润肺、健脾入手,结合祖国医学哮喘“治本”原则和现代医学优势,改善病人体质,调节免疫功能,针对的是哮喘秋冬复发的“根源”。
只有哮喘患者在缓解期坚持对“病根”的长效防治,才能真正起到防复发的作用,这是从根本上控制哮喘的重要保证。
哮喘“冬病夏治”的具体治疗方法外治法
穴位贴敷法是哮喘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即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穴位是经络之气交会输注的地方,三伏天人体腠理开,此时进行穴位贴敷有利于气血流通,并促使药物入经络归脏腑。
①选用药物
白芥子、细辛、麻黄、杏仁、甘遂、玄胡、肉桂、贝母、麝香等。研沫,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成3-4cm的饼状待用;
②选用穴位
选取肺俞、心俞、膈俞、天突(小儿忌用)、膻中等穴位;
③贴敷方法
分别于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一次约3-4小时取下;
④注意事项
少数出现起疱、起疹、红肿、灼热、奇痒等不良反应,是药物刺激或过敏体质所致,可停止治疗,必要时进行外科常规处理,用消毒针刺破水疱,涂上外用药如紫草油等。
孕妇及有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者忌用此疗法。
内服法
①中药方剂法
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根据不同证候辨证论治:
肺虚者治以玉屏风散加减,药物组成是黄芪、防风、白术加减,用于补肺固卫;
脾虚治以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加减,用于健脾化痰;
肾虚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物组成是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制附子、牛膝、车前子加减,用于补肾摄纳。
②中成药法
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肾,其标在肺,以益气健脾、温肾纳气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和证候特点选用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固本咳喘片、桂龙咳喘宁胶囊等滋补肺脾肾,扶助正气之品。
内服中成药可从每年头伏第一天开始,连续治疗40天,连续五年。
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
用离子导入、超声疗法、皮肤促透剂等,可同时发挥穴位药物的双重作用,局部用药再辅以温热等其他刺激有助于药物的吸收。
在三伏天取肺腧、定喘、足三里等穴,用黄芪注射液等穴位注射,增加了针、穴、药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疗效。
哮喘“冬病夏治”的小偏方虫草炖老鸭:冬虫夏草15g,老雄鸭一只。老鸭脱毛去内脏洗净,将虫草放入鸭腹内,放入锅内加水炖熟,调味分次食用。
冬虫夏草是一味滋补药品,既补精髓又益肺阴,与滋阴补虚的老鸭同服,可起到补虚损、益肺肾、止咳喘的作用。
黄芪乌骨鸡:黄芪30g,乌骨鸡半只。将乌骨鸡脱毛去内脏洗净,切块,与黄芪一起炖熟,加入调味品,分次服用。
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药之最,与具有滋阴养血的乌骨鸡同服,可起到益气养肺、固表防疾、滋阴养血的作用,可增强抵抗力,防旧病复发。
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g,人参粉3g,糯米60g。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煮成稀粥,待粥热时加入蛤蚧粉和人参粉搅匀,趁热服食。
具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
九方堂健康养生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有:心一足道、九方堂养生、知足堂沐足三大品牌,我们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品牌经营,连锁加盟,委托管理,技术培训,健康沙龙公益讲座,主要经营:脊柱健康管理,颈肩腰腿疼痛康复足道与经络养生;欢迎大家光临
九方堂澳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