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症状是咳嗽反反复复,晚上咳嗽会加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控制住,咳嗽的时候容易面红耳赤,出现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吸气吼声,这就是典型的百日咳。
很多人误以为百日咳只有小孩会得,但就这几天门诊的情况来看,不仅小孩会得百日咳,二三十岁的成人患者也不少,而且比往年多了不少。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前几年的那场大病过后,很多人的肺都落下了病根,无论是肺结节、肺炎,还是病后体质变差,都给了百日咳可乘之机。
西医把这个病定为“百日咳”,是因为这个病一旦感染初期得不到控制,病程一般会持续2~3个月。
中医则把百日咳归为“顿咳”“顿嗽”“鸳鸯咳”的范畴,我认为人会感染这个病,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素体不足,内隐伏痰,大白话就是本身体质就不好,尤其是之前感染过肺炎、肺结节,或者有痰湿的患者;
二是外感邪毒,邪毒侵肺,人又不能抵御它,就会导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咳嗽、痉挛等症状也就出现了。
那么中医怎么治呢?具体要看病程:
如果是刚感染不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有痰、流鼻涕,咳嗽的声音虽然听着不正常,但还不至于有鸡鸣样的吸气吼声,这种情况疏风宣肺就可以了。
方剂可用:桑叶、桑白皮、菊花、防风、牛蒡、杏仁、桔梗、贝母、前胡、蝉衣,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来看,百日咳这个病多数还是以儿童为主,用量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如果是在痉挛期,也就是常说的发作期,不仅连续咳嗽,还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严重的还有呕吐感,我的经验是先西医后中医,不是说中医不能治,而是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都等不及,人一着急就容易六神无主,干错事。
在百日咳恢复期的患者,多半会气阴两虚,这也很好理解,人咳了那么久,体质虚是难以避免的,这个时候就要润肺健脾了。
方剂可用:沙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玉竹、天花、生甘草、杏仁、全瓜,辨证加减后使用。
百日咳
治不如防
对于百日咳这个病,中医研究最多的其实不是怎么用药,而是怎么预防。在古代,就医条件没现在这么好,百日咳算是急症,确诊的也多以孩子为主,一旦不能及时治疗,后患无穷。
至于怎么预防,想必很多人在影视剧上看过,古代很多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习惯,这其实属于中医的“衣冠疗法”,在香囊里配备药材,让挥发的中药进入口鼻黏膜、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经气血经脉,从而达到预防百日咳的效果。
佩香囊的方法现在还管用吗?
能,但没必要。现在就医方便太多了,发现感染了立刻就医比什么都重要。但要切记,医疗水平高不代表可以不重视疾病,在百日咳高发期间,一定要及时通风,忌烟尘、忌卧床不动、忌疲劳过度。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