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如何运用《内经》的理论来指导临床?今天就从“劳风咳青黄涕”这句话开始学起吧!
《内经》选读《素问·评热病论》云:“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
其病因肾气本虚,复劳汗出受风,外邪袭肺而为病。
太阳经气不利故项背强、目视不明;邪留肺中,津液不得布散而为痰浊,因有风邪故表虚恶风寒。
临证应用田某,女,27岁,年10月24日初诊。
喘咳5年,屡经诊治,或诊为“过敏性哮喘”,或诊为“喘息性气管炎”,曾用消炎药及强的松治疗。现服氨茶碱,必要时用止喘喷雾剂。
现症气喘咳嗽,痰黏稠量多色白兼有青黄,成块如脓状,有咸腥味,有时带血丝。咳剧时遗尿,咳声重浊。大便有黏液,不成形,日二二次,小便量少。
脉弦滑,舌暗红,苔薄白腻,满布舌上。
证属肾虚肺实,痰湿壅阻,宜先治其标,宣肺利大肠,用千金苇茎汤加味。
芦根15克,生苡仁15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冬瓜子12克,鱼腥草15克,前胡12克,炙麻黄5克,桑皮叶各10克,泽兰10克,天花粉12克,生甘草6克,炙杷叶10克,净地龙12克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10月31日二诊:咳嗽喘息均明显减轻,近日未使用氨茶碱及喷雾剂止喘。痰中腥味已除,咽痒,大便成形,无黏液,小溲较前通畅。咳时仍遗尿。
上方加减,配合益肾之品。
北沙参12克,芦根12克,桃杏仁各10克,炙麻黄5克,桔梗10克,天花粉12克,鱼腥草12克,肉桂1克,菟丝子12克,桑皮叶各10克,地龙12克,生甘草6克
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其预防感冒,勿过劳累。
临证发挥“劳风”咳出青黄色痰,其状如脓,大如弹丸,确属痰热内壅之证;又见“恶风振寒”表明有表证存在,此病可见于西医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阶段,属《金匮要略》“肺痈”范畴。
《金匮要略》云:“何以知此为肺痈……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所述症状与《内经》“劳风”相近。
临床治疗痰盛咳喘之病,见其痰有腥臭味者,便可选用千金苇茎汤为主,加减施治。该例本虚标实,因其痰盛,乃先治其标,而以苇茎汤为主治之。
数剂后标症明显缓解,乃渐加肉桂、菟丝子等益肾之药,若补之过早,恐碍邪气排出。治疗虽然有效,但若欲此病痊愈,尚须较长时间的调养。
又《内经》无“痰”字,凡“痰”皆统称之为“涕”。
故劳风之病谓“咳出青黄涕”,《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肺之液为“涕”。《素问·咳论》谓咳“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诸篇所言之“涕”,皆包括痰与涕两个方面。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翟双庆、王长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