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阴雨天气持续不断,许多人哀叹“没有太阳的我们都快生病了”。这还真不是矫情,久雨天气不仅让人的情绪低落,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症状,甚至连皮肤、心脏和膝关节等都出现了问题。
北方姑娘感慨杭州的雨实在有点吃不消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苦恼的小朱昨天发了一条朋友圈:上半年集中生病,用光医保;下半年继续生病,实力硬挨。
小朱是北方人,她说,在杭州这五年来,饱受雨水困扰,特别是今年这场雨真的有点吃不消了。
上周五下雨天,小朱从地铁站出来,等着和男朋友约会。男朋友还没来,她就在附近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坐下去前,没注意椅子被雨打湿过,站起来时,才发现外裤湿掉了。
当天晚上约会结束,小朱回到家,发现屁股上、腰上、背上长出了一颗颗湿疹。“唉,长期下雨,我就知道湿疹要来了。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小朱叹气道,因为长湿疹,辣的东西都不能吃了。
小朱是甘肃人,之前在杭州读大学,去年刚刚毕业的她选择留杭工作。她告诉快报记者,当年报考杭州的大学,是仰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没想到来了杭州之后才知道是“上有天堂,下有雨杭”。在杭州这五年来,她饱受雨水的困扰。
第一年来杭州,刚开学一个月,随着9月的秋雨淅淅沥沥下起来,小朱第一次身上长荨麻疹,持续了将近半年,直到小朱寒假回甘肃,疹子才少下去。
“医生说我这是寒冷性荨麻疹,尤其是脖子上,一吹风就会长。”除了秋雨连绵的时候,每当杭州四五月的梅雨季节,小朱又会遭到疹子的袭击,或是湿疹或是荨麻疹,不过春天比较暖和,相对来说疹子情况没那么严重。
由于阴雨不停,去年年底那段时间,小朱得了感冒,经常流鼻涕,肠胃也不太好。从年前到年后,感冒一直没好。
连绵阴雨天55岁蒋女士被憋坏了
与小朱一样饱受雨天的困扰的还有55岁的蒋女士(化名)。
半个月前,蒋女士反复出现无缘无故的胸闷、紧张症状,严重时还会一直发抖,她知道自己的焦虑症可能又犯了,便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
蒋女士是于教授的老病人,半年前她第一次找于教授就诊时,已经跑了不少心内科门诊,做了很多检查,都查不出身体的问题出在哪里。
当时,蒋女士也和现在一样,胸很闷,有点儿喘不上气来,就像是胸口被什么东西压着似的,就连睡觉都会被“闷”醒,所以她怀疑是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她的心脏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是更年期吗?蒋女士早已过了更年期的年龄。家里也没发生任何事,生活上也没有压力,一切都平平常常的。经于教授诊断,蒋女士被确诊为焦虑症,通过对症治疗,她的症状很快有了好转,在三个月前基本稳定住了。
治疗后,蒋女士也一直坚持吃药,但为什么会出现此次的病情“波动”?
在与蒋女士聊天中,于教授发现她对连续下雨这件事很在意,觉得自己心情也和这天气一样灰蒙蒙的,很压抑。
“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精神科的患者复发的比例比以前增多了。”于恩彦说,最近他的门诊像蒋女士这样的老患者很多,都来反映睡眠不好、心情变得郁闷了,焦虑又出来了……
“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没有充足的阳光,大脑随之分泌的多巴胺、肾上腺素、5-羟色胺减少,尤其是5-羟色胺分泌减少,导致人的心情会变得阴郁,正常人的心情都变得不那么开朗了;加上整天处于灰蒙蒙、雾蒙蒙的环境下,人有一种压抑感,那么对于精神科的一些病人来说,这样的环境、天气变化会加重他这方面的这种感受,导致原有的一些病情容易出现波动。”于恩彦解释。
在增加了她的药量后,第二个星期复查时,蒋女士就稍稍好了一些儿。
于恩彦提醒,如果在稳定期出现睡眠不好、情绪低落这样的症状,要及时及早干预,防止病情的复发。另外,已经用药的患者,这段时间不要执行减药和停药的计划,如果减药,病情可能容易波动,一旦停药了,复发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不重视,病情一旦复发,治疗的剂量要加大,痊愈时间可能还要延长,效果也大不如前了。此外,干预最好让医生去判断,自己随意调整用药量是不行的。
“对于健康人来讲,这么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我们的心情高兴不起来,偶尔有点郁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反应。”于恩彦教授说,但如果一个人平时事情干得都挺好,突然对一切事情都不愿意做了,或者对非常喜欢、感兴趣的事物无理由地突然兴趣减退,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因为这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前兆。
如何在阴雨天气不让心情“发霉”呢?于恩彦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正确看待天气,认识这是自然的一种现象。大自然就是风雨无常,我们要适应自然。“雨过必有彩虹,阴云散去必有日出”,是一定有这么一个过程的。
第二,如果出现低落情绪,尽量做一点开心的事,自找其乐。比如跟朋友聚一聚,找个地方喝喝茶聊聊天。也要学会主动转移注意力,避免主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