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咳嗽
咳嗽这个病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家最好一定要会治。
(一)五臓六腑皆能令人咳嗽,不独肺也“气上呛,咳嗽生”:我们一般都以为咳嗽都是肺气上逆,那咳嗽是不是单独的肺气上逆呢?《黄帝内经?素问?咳论》讲:“五臓六腑皆能令人咳,不独肺也。”
.中医的整体观念咳嗽不简单是肺的问题,肺主气,五臓相关,五臓六腑的气上逆于肺,都可以引起呛而咳嗽,所以咳嗽不止于肺,咳嗽跟五臓六腑都有关系,咳嗽也不离于肺,所以大家要用这种辩症的思维方式来想问题。这就体现了我们中医的整体观念,任何问题都要从整体去看。
.聚于胃关于肺“肺最重,胃非轻”:在引起咳嗽的原因中,肺的关系最重要,其实胃的关系也很重要。《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把“咳嗽分成五臓咳。”就是心、肝、脾、肺、肾都能够引起咳嗽。六腑也能够引起咳嗽。但是在《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中,最重要的六个字叫“聚于胃关于肺”。
胃中有水谷之气,因为我们每天要吃饭、喝水,水谷之气肯定要聚集到胃里面,胃受纳水谷之后,脾要把胃中水谷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灌溉到其他的五臓。
如果脾的转输功能失调的话,水谷中的精华物质就不能转输到肺,继而就不能灌溉全身。那么水谷之气就会留在胃中变成代谢废物,水谷之气就变的像废水、废渣一样,本来这些都不是废水废渣,而是精华物质,只是你没有利用好而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由于脾的转输功能出了问题,结果有用的精华最后变成废水废渣了。
胃中的水谷之气不能转输到肺,就会变成痰和饮。
()为什么胃中的水谷之气会变成痰和饮?水谷之气在胃中随着热气就会化成痰,随着寒气就会化成饮。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的人胃里有寒气,有的人胃里有热气。有人爱上火,有人体寒喝点凉水就拉肚子,有人吃辣椒拉肚子,所以人和人体质不一样,有偏寒、偏热的体质。
()如何用肉眼区分痰和饮?痰和饮我们俗称吐痰,其实分为两种。
① 一种是吐出来是比较浓稠的,痰是很粘稠的东西,因为有热邪的熏蒸,被浓缩了,这是痰。
② 一种是吐出来比较清的,像清水一样,有的还带点泡沫,那是饮,不是痰,饮是一种很清稀的代谢废物。
()肺本来是接纳胃中的清气,结果清气不清了,肺就咳嗽了痰和饮都是代谢废物,痰和饮盘踞胃中。当胃丧失功能,水谷之气在胃里面不能化成精华物质,就会化成痰饮,然后脾再从胃中往肺转输清气的时候,这个清气也不清了,就变得很污浊,就变的跟废水、废渣一样了,这个清气本来跟我们的空气是一样的,本来是一种清气,是供大家呼吸的氧气、养料,结果变得很污浊,就像我们现在的空气变得污浊一样,变成雾霾天气了。我们胃里的气也是这样,本来是清气,结果变成污浊之气了,然后这个污浊之气再由脾转输到了肺里面,结果肺就很难受,肺一难受,就会出现咳嗽。
(二)肺就像一口大钟“肺如钟,撞则鸣”:肺就像一口大钟一样,盖在人的五臓上面。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肺就像一个伞盖一样,把五臓给罩住。
现在人认为肺有肺泡,肺泡吸气就鼓了,呼气就瘪了,空气在肺里面交换。古人也这么认为,古人认为肺是比较空的,一吸气就满了,一呼气就虚了。
“肺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身体里面的正气在肺里面是可以充满的。
.什么叫客气?客气就是外来的、与我们本身不兼容的气叫客气。
有人认为我们呼吸的空气就是客气,不能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呼吸的空气经过我们鼻腔、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它已经变成我们自己的气了。空气经过我们身体的一道道流程,最后在到达肺的时候,已经变成很好的气了,不能叫客气。
.外来的邪气是如何引起肺咳嗽的?“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外来的邪气,比如风寒之气,一下侵袭到肺,肺为娇臓,又怕冷又怕热,人就会感觉不舒服。当然肺要是来点暑气也不行,来点寒气也不行,肺一旦不舒服,这时候就咳嗽了。
.五臓里面的病气是如何引起咳嗽的?“肺亦只受得臓腑之清气,受不得臓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肺的气既来自外界,也来自人的内臓。因为肺就像一个大伞一样罩在五臓上面,五臓里面什么气都往上冲,所以五臓之气就会冲到肺。这里的“呛”就是指肺气上逆。
五藏产生的病气往上冲,病气冲到肺的时候就会出现咳嗽。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一外一内,皆所以撞之使鸣也肺属金,所以说肺如钟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肺本身属金,铜钟也属金,所以用金属的铜钟来比喻肺。
这个铜钟悬挂起来,就像肺一样,里面是空的。你从外面敲它也响,从里面敲它也响。肺就是这样的道理,从外面敲钟就比喻外来的客气风、寒、暑、湿、燥、火伤肺。从里面敲钟就比喻五臓的病气上熏于肺。所以内撞、外撞,肺都会咳嗽。
(三)风寒之气从外而撞,引起咳嗽“风寒入,外撞鸣”:最常见的咳嗽大都来自于风寒外感。
.人受风寒不是从呼吸道进来的风寒外感怎么撞的肺呢?人受风寒是从皮毛而入,不是从我们的呼吸道进来的。
.风、寒两邪是如何入侵我们的?()风邪是从皮毛而入的()寒邪更重要的是从我们的背俞穴来侵袭我们的所以人的后背一定要保暖。我们知道人的后背足太阳膀胱经上有很多五臓六腑的俞穴,这些俞穴一旦受了邪,直接中我们的内臓。
其实这个风从皮毛而入,这个寒也能跟风一起进来。所以我们经常说风寒,就是因为风是先锋部队,风先袭击你,然后寒跟着风一块儿从后面进来了,这就是外来的邪气。
同样的道理,湿邪、热邪、燥邪这些邪气也能伤人,但是这些邪气它们往往假借风寒为先锋部队。先是以风寒之气为先导,湿邪、热邪,燥邪就跟着进来了。比如风热之邪,就是以风为先头部队,然后带着热来侵袭了,这是人患病的一个规律。
(四)痨伤内撞,造成咳嗽“痨损积,内撞鸣”:痨伤咳嗽是由于内伤,是从里面撞肺的。
(五)金破不鸣有一个词叫金破不鸣,也就是您撞的太厉害了,这个钟裂了一个大口子,这个钟还能响吗?本来这个钟声能响的很远。但是你把钟弄裂了,这个钟肯定不响了。不管是外感风寒,还是内伤七情。反正是内撞、外撞把肺撞破了,肺伤的很厉害,这个人就喑哑、失音了,就说不出话来了,这种情况很多见。当然也有吃药吃错把嗓子吃哑的。
二、咳嗽的治疗(一)外感咳嗽的治疗方法.六安煎“谁治外,六安行”:外感咳嗽,陈修园老先生推荐六安煎,这个方子虽然没有什么深义,但是却很平稳。初学中医的人治疗外感咳嗽,先记住这个方子就行了,别一下子好高骛远。
.六安煎方剂六安煎是张景岳的方子,治疗外感咳嗽。
方剂如下:半夏两钱(6克)、陈皮一钱五分(.5克)、茯苓二钱(6克)、甘草一钱(克)、杏仁两钱(6克)去皮煎、白芥子一钱(克)炒盐,煎煮的时候加七片生姜,如果寒的比较厉害就加细辛七分(.克)。
陈修园说他每次用这个方子的时候,里面不用白芥子,白芥子是温化痰饮的,陈修园老先生去白芥子加五味子、干姜、细辛这三味药。这绝对是陈修园老先生自己的经验,他这个经验哪来的呢?来自张仲景。
六安煎实际上就是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生姜。陈修园把白芥子改成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这有独到之处,这就是经方加时方,他跟我们一般水平低的人不一样,他有独到之处。
.外感诸咳,当辩风热、风燥二症咳嗽除了有风寒外感用六安煎之外,还有风热、风燥两种情况,这个就比较深了。
.什么叫风热症?“如冬时先伤非节之暖,复加风寒外遏,以致咳嗽、痰结、咽肿、身重、自汗、脉浮者,风热也。”
()什么是非节之暖?比如说暖冬。冬天应该特别冷,但是突然有几天特别暖和,这就叫非节之暖。
本来冬天应该寒冷,有几天突然很暖和,这时候人的毛孔都张开了,突然又来一阵冬天的风寒,人一受寒,结果很多人都闹病了,然后开始咳嗽、痰结、咽肿、嗓子红肿、身体发沉、自汗、脉浮,这个叫风热。
()冬天也会有风热感冒很多人不理解大冬天怎么还有风热?冬天确实有风热,尤其现在暖冬很多,所以现在冬天风热症的人也不少,甚至于很多,以至于冬天感冒大部份还是属热的,这些症状一出来,你就应该知道是风热症。
()冬天风热感冒咳嗽,用什么方子?用葳蕤汤,葳蕤汤属于辛润之剂,葳蕤汤是《千金要方》的一个方子。葳蕤就是玉竹,葳蕤汤以玉竹为君。
冬天的风热症切勿辛热发散,大家脑袋一定要灵活一点,一定要看症状,冬天不一定就是受寒,不一定就是风寒感冒。
()感冒清热冲剂,你吃对了吗?大家一感冒就吃感冒清热冲剂,这是不对的,你得知道感冒清热冲剂是干什么的?感冒清热冲剂的成分是辛温解表的,它虽然叫清热冲剂,但是它是辛温解表的,不是辛凉清热,虽然名字叫清热冲剂,但是它的成分是辛温解表,都是辛温的药,不能用于风热感冒。
(5)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汤,您真的不能随便乱吃!还有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汤也是辛温解表的,风热症是不能吃的,吃了就是火上浇油。
5.什么叫风燥症?风燥症尤其难理解、辨治,但是我们必须讲,因为现在这个病很多。
“燥为秋气,令不独行,必假风寒之威,而令乃振,咳乃发也。”秋天燥邪大行,秋天受燥邪,这是很常见的,而且再加上风寒一来,燥邪狐假虎威就更厉害了,容易导致咳嗽。
()为什么是秋伤于湿,而不是秋伤于燥?秋天虽然燥令大行,但是《黄帝内经》却讲“秋伤于湿”,而不是“秋伤于燥”,爲什麽?因为在秋天之前的那个季节叫长夏,长夏在北京就是桑拿天的那一个月,就是阴历六月,那个月湿热很重,人就很容易受湿土郁蒸之气,人受了这个气之后,在人体内不见得能散掉,因为秋天寒凉之气还有燥邪之气一来,人的毛孔就闭合了,这个时候湿土郁蒸之气它就会收敛在体内,湿热之气就出不来了,然后它就会潜伏在肺胃之间。
真正燥的时候是深秋,秋分之后才开始燥,秋分以前还是湿热,俗称秋老虎。等到深秋燥令大行的时候,人一感受燥邪,但是他体内又有湿热,而燥和湿这两个正好是矛盾的,不能兼容,所以到冬天就容易咳嗽了,这时候肺燥、胃湿,湿和燥在人体里面打架,所以人就咳嗽了,而且风燥咳嗽特别难治疗。
()为什么风燥咳嗽特别难治疗?因为要治疗风燥症,你得搞清楚究竟是去润燥、还是去湿?
因为风燥症肺是燥的,你用湿药去润肺,药首先进到胃里头胃,胃又是湿的,胃就受不了这个湿药。
如果这个时候要去湿,就要用燥药,一用燥药就容易伤肺。所以这两个是矛盾的,所以风燥症特别难治疗。
()麦门冬汤、五味子汤治疗风燥症,独得其妙风燥症太难治疗了,但是《千金方》里面有一个“麦门冬汤”,还有一个“五味子汤”,这两个方子独得其妙。
这俩方子很奇妙,他们里头既有敛的、也有散的,既有燥的、也有润的,很奇妙。
很多人看不懂、不会用这两个方子,不会用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这么好的宝贝,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当然这事也不能怨大家,因为《千金方》那么厚的一本书,里面的方子太多了,到底用哪个方子,大家就迷糊了。好歹陈修园老先生给我们指点出来什么方子重要,应该在什么时候用。如果要我们自己去看《千金方》,是很难看出来什么方子有什么用的。
(二)内伤咳嗽的治疗方法“谁治内,虚痨程”:我们之前讲过《虚痨》,虚痨里面的方子不光是治疗虚痨的,治内伤咳嗽的时候也是可以用的。
因为内伤咳嗽不外乎:
① 房劳伤精,可以补精,用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② 思虑伤脾,需要养神,用归脾汤。
如果你知道虚痨怎么治,那么虚痨的咳嗽怎么治,你应该也知道了。
三、经方治疗咳嗽(一)偏寒的咳嗽“挟水气,小龙平”:如果咳嗽是偏寒的,如果它里头有水饮的话,就要用小青龙汤治疗。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是张仲景的一个方子,在《伤寒》、《金匮》里头都有,小青龙汤里面的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能够祛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这个方子治疗内有水饮、外受风寒的这种咳嗽,效果很好,但是比较猛,所以要慎用。
小青龙汤:麻黄去根节,白芍、干姜、甘草、桂枝各二钱(也就是6克),半夏三钱、五味子一钱、细辛八分。先煮麻黄去沫,再放其他药。
()小青龙汤治疗内有寒饮的咳嗽小青龙汤确实比较猛,我们用时要慎重。我曾经治过一个病人,他是北京人,他到上海去经商,在那儿工作,一直工作到冬天,由于北京人不适应南方冬天的这种寒冷,结果受了邪,咳嗽很厉害,后来找我看病,我认为他是内有寒饮,我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咳嗽的时候吐痰,吐清水似的痰,里面还有泡沫,这明显是寒饮。
我给他开了一方子,我的方子和小青龙汤不太一样,方剂如下:
麻黄、白芍、干姜、甘草、桂枝各一钱,也就是各克,我的量更小。即使是开这么小量的药,药店在抓药的时候,还给我开的方子复印留底,说我开的方子里面有麻黄、细辛,这些药比较猛,怕以后产生纠纷。
这个药抓回来就是很小的一包,喝完三付以后,这个人的咳嗽就好了,所以说经方确实很奇妙,可以起大症,小青龙汤的用处是非常广的。
(二)有郁火的咳嗽“兼郁火,小柴清”:如果有郁火的咳嗽,可能会出现寒热往来,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有这种肝郁、少阳不利、郁火的这种咳嗽很多,就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咳嗽要加减一下。
.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去掉人参、大枣、生姜,加上干姜、五味子。
方剂如下:柴胡四钱、半夏两钱、黄芩甘草各一钱五分、干姜一钱、五味子八分。
加减小柴胡汤治疗咳嗽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方子,可惜很多人不知道,我有一段时间治疗咳嗽用了不少小柴胡汤加减。
.小柴胡汤是用于治疗郁火的咳嗽小柴胡汤用于治疗郁火咳嗽,现在很多人肝郁比较厉害,很多人咳嗽也是郁火。
()肝郁为何会咳嗽?中医叫木火刑金,肝属木,木着了火之后就能把金化了,大钟再坚固,如果底下有大火烧,也能把钟烧坏了。所以金属的东西怕火,人的肺就是金,这个肝就是木。如果肝火太旺,可以伤害肺金的,所以叫木火刑金,我也治疗了不少这样的病人。
()为何会产生木火刑金?本来在五行中,金是克木的,叫金克木,可是怎么会产生木火刑金,也就是木怎么会反而去克金气了?这叫反侮,五行当中有反侮,就是木旺到一定的程度,反而可以克金。所以无论什麽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木太旺了,反过来把金给克了,也是有可能的。木火刑金非常常见。
()肝郁咳嗽的案例有一位老太太咳嗽四年了,每天睡觉之前都会咳嗽一会儿,给他开了小柴胡汤加减,一吃咳嗽就好了,再也不咳嗽了。
后来我的一位学生想写一篇论文分析一下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经验。我说你千万别写,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咳嗽,要是写了,别人会不理解,论文也就不能通过,如果在我这儿,我可以给你通过,但是别人是不能给你通过的。后来他就改写别的了。
(三)经方起大症小青龙汤也好,小柴胡汤也好,都是经方,所以我们要把它们记住。有时候比较重的病,不用经方还真是很难治,因为经方可以起大症。
(四)散收结合、非常巧妙“姜细味,一齐烹”:《金匮要略》治疗痰饮咳嗽,总爱用小青龙汤加减。其中其他的都可以去,唯有细辛、干姜、五味子不可以随便去。虽然细辛、干姜都是热的,哪怕人面热如醉,可以加大黄清胃热,加石膏、杏仁都可以,就是不去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味药。这个就是“散收结合”,一散一收,很巧妙。
四、医学需要不断的专研“长沙法,细而精”:《金匮要略》里有专篇论述痰饮咳嗽,非常详细,大家将来可以深入的学习。
五、咳嗽总结咳嗽这个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我们可能都咳嗽过,但一般的咳嗽比较轻,都是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你起码要学会分是风寒外感,还是风热外感。我们学中医的人不能随便吃药。、
下面讲一下如何区分这两种外感。
(一)什么叫风寒外感?寒邪比较突出,头身疼痛、怕冷、身上没有汗,这些都是寒闭毛孔。至于发烧到多少摄氏度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恶风、恶寒、怕风、怕冷,这些症状很有意义。
.怎么鉴别风寒外感?一般有嘴不干、口不渴、不想喝水,嗓子一般也不疼。有可能嗓子有点紧、有点痒,但是嗓子不疼,这就是风寒外感。
如果病人还出现咳嗽,最关键的还是解表,因为风寒外感毛孔就会闭合,毛孔闭合以后肺气就不通,所以很容易咳嗽,所以要解表。
.风寒外感怎么解表?辛温解表,发汗解表,通过发汗的方式,把毛孔打开,毛孔打开之后,邪气随着汗走了,病也就好了,所以风寒外感需要辛温解表。
.风寒外感需要吃辛温解表的药如果是风寒外感,可以吃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汤、感冒软胶囊这些药,因为这些药都是辛温解表发汗。
.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症如果病人一开始恶寒、怕风,后来转为不恶寒、不怕风、不怕冷了,说明已经没有表症了。反而是怕热、恶热了,就不是解表的问题了,就不能再吃辛温解表的药了。
(二)什么叫风热感冒?.怎么鉴别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非常常见的,风热感冒的病人恶寒不是很厉害,头身疼痛也不是很厉害。比较突出的是嗓子疼、嘴干、喝水多,这种情况就不能用辛温解表了。
.风热感冒需要辛凉解表银翘解毒、桑菊感冒片是辛凉解表的,风热感冒应该吃这些药。
(三)不能简单、片面的去理解生命的规律不能说冬天寒冷,大家就容易得风寒感冒。也不能认为夏天热,大家就容易得风热感冒。恰恰相反的是,冬天得风热感冒的人比得风寒感冒的人明显多。
人体是很复杂的,不是简单的认为外面有寒邪,人体里面就有寒邪。也不能认为外面有热邪,人体里面就有热邪。恰恰是夏天外面暑热,人体里面反而容易受寒。冬天外面是风寒之邪,人体里面反而受热,就是如此奇妙。
(四)最麻烦的湿邪感冒咳嗽现在还有一种咳嗽比较麻烦,就是湿邪,有湿邪的感冒咳嗽特别多。
湿邪是湿乎乎的而且黏腻,所以它一旦参进来就不好办了,你得化湿。如果不化湿,寒湿也不好治,湿热也不好治。
.为什么湿邪的感冒特别不好治疗?湿跟寒緾在一起不好治,湿跟热緾在一起更不好治,为什么?因为热为阳邪,湿为阴邪。
阴阳两种邪緾在一块很难治。
因为:
① 如果你用寒药清热,助长湿邪,因为药是阴的,助长阴邪。
② 如果你用的热药想化湿,就助长热邪。
所以治疗难度很大,我们之前讲过肺燥胃湿,这个难度更大,好在古人治疗这些病有办法。
.为何有人能咳嗽一两个月,总不好?现在的外感病湿邪特别多,很多人为何能咳嗽一个月、二个月还没好,正是因为湿邪未去掉,咳嗽自然老不好,你把湿邪去掉咳嗽就好了。
.湿邪是非常可怕的现在大家没有意识到湿邪是多么的可怕,雾霾pm.5就是湿邪,所以湿邪无处不在,所以对湿邪,我们的办法就是清热化湿、去寒化湿。
(五)内伤咳嗽内伤咳嗽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情况就是老慢支,素有咳喘之疾。
这种人每到一定的时候就咳嗽、喘。西医称这些病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西医现在也没有非常好的办法。如果你一到什么时候就感冒、咳嗽、喘,西医就给你用消炎药、抗菌素。
.非常可怕的三步曲这个内伤咳嗽有三步曲:
第一步就是老慢支,第二步就变成了肺气肿,第三步就是肺心病。人走到第三步就该交代了,因为没有第四步了。所以三步曲: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非常可怕。
我们中医要做的就是逆转它,不要让这个病往下发展了。
()未雨绸缪、上工治未病如果病人现在是慢支,就别让疾病发展到肺气肿,赶紧治疗好了。
如果病人现在是急性支气管炎就别转为慢性的。
如果病人现在是肺气肿,更要赶快治疗,千万别转为肺心病,肺心病如果肺把心臓弄坏了怎么办?所以有这些病赶快治疗。
这个病你要注意一下,很多人一开始发作是急性的,例如感冒、咳嗽、甚至有点喘,要是这个时候把邪气去掉也就没事了,病也就好了。
如果没治疗好,或者治疗的方法不对,这个病就会加重,就会反覆发作转成慢性的,以后还接着犯。如果疾病的病根没有去掉,病还会接着犯。
()为何要做三伏贴?有很多人一到冬天就犯咳喘,这是很常见的,为何大家要去做三伏贴呢?就是因为他想在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借住天的热力,再加上热的药,敷在肺腧穴上,把体内的寒痰、伏痰去掉,把这个病根去掉,冬天咳喘就不再发作了。
()咳喘的季节性很强冬天很多人犯咳喘,但是也有人夏天犯,也有人春天犯,季节性很强。
()咳喘容易转为慢性的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咳喘这个病很容易转为慢性的,转为慢性病就是伤了正气。那些咳喘了0年、0年的老病人,一般情况下都已经伤了脾、肾了,脾肾两虚特别常见。
(5)那么在脾肾两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什麽问题?脾肾两虚的咳喘老病人,不能一味的去泻,因为病人一犯咳喘,症状很厉害,甚至一伸舌头,舌红、苔黄腻、痰火很旺,所以很多大夫就清热化痰。当然西医就用抗菌素,抗菌素就是苦寒的药,苦寒的药是泻的,但是你别忘了病人已经脾肾两虚了,身体很虚了,所以在泻的时候,得兼顾一下他的正气,别伤别人的正气,要不然咳喘能好得了吗?
如果你在清热化痰的同时又伤人正气了,脾肾就更虚了,那就更治不好了,因为他的病根就在脾肾上。
(6)那么这种病应该怎么治疗才能好呢?应该冬病夏治,如果急性期在冬天,那么夏天是他的缓解期,那么在夏天,也就是在他的缓解期就开始治疗,不要等到冬天发作再治。因为夏天缓解期好治,你在夏天的时候把病根去掉,就是要在夏天的时候补脾肾、去伏痰,到了冬天这个病就不发作了,这个病自然就好了。
如果等到急性期发作时,就费力了,你要在去他痰热的同时,还要注意兼顾他的正气,还要补他的脾肾。当然你不能光以补脾肾为主,因为这时候咳喘发作很厉害,补药进去之后能助长痰火。
(7)做医生得急人之所急,感人之所痛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大家在对待这种老病号得照顾他一下。这样的病人很可怜,你要能给他治,你就治,你要是治不了,你就给出他出出主意,或者给他推荐更好的医生。千万别拖着他,因为他这种咳喘一年又一年的病下去,挺可怕的。
白斑白癜风光疗对人体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