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俊(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案例1
患者,男,15岁,因“咳嗽后突发胸痛3小时”入院,听诊一侧呼吸音偏低。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侧少量液气胸,压缩15%。患者当时生命体征平稳,氧饱和度正常,吸氧后也没有胸闷、胸痛症状,遂给予吸氧、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
入院2小时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苍白且湿冷,行急诊CT发现气胸侧积液量增多,请胸外科急会诊后,考虑肋间动脉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予急诊开胸手术治疗。
思考
气胸是自发性或外伤导致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引发空气进入胸膜腔内并积聚过多,对正常肺组织产生压迫所造成的病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
当患者主诉为胸闷、呼吸困难,且伴有一侧胸痛时,临床应高度怀疑气胸,其典型症状是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创伤性气胸患者的诊断思路比较明确,自发性气胸患者则以瘦长体型者、青年男性多见,常于体力运动或屏气、大笑等诱因之后出现逐渐的胸闷不适。
自发性气胸范围一般<20%,如患者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选择保守治疗、密切观察,气体大约在2~3周后自行消失。氧疗可作为治疗气胸的重要手段,与不吸氧的情况相比,吸氧情况下气胸的吸收率可提高3~4倍。
另外,临床还应选择高浓度氧疗(面罩吸氧、持续吸入氧流量3~10升/分钟或间断吸入氧流量16升/分钟)。高浓度吸氧不仅可促进氧气吸收、提高胸腔和组织之间气体的压力梯度,还可促进胸腔内氮气等其他气体的吸收。
但本病例从保守治疗发展到手术抢救,也从侧面警示我们对液气胸的认识远远不足。对于所有的液气胸患者,不论其积液量的多少,我们都应明确积液的性质。创伤性液气胸可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但对于非创伤因素导致的液气胸,临床则很容易忽视其危险性,因此我们应动态观察积液的量及性质,以及时对症处理。
此外,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例如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大泡病史,也需要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性。此类患者的典型体征为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
在诊断方面,胸部X光检查可见气胸线;有条件行CT扫描的患者,CT的准确性、敏感性更高。须注意的是,虽然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非常先进,但不可避免会有疏漏的地方,尤其是一些不典型病例。对此,我们可以详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通过相关检查加以证实,这样可进一步减少气胸患者的漏诊。
案例2
患者,中年男性,因“胸闷1天”来诊,胸闷位置模糊,既往无烟酒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查体见双肺呼吸音稍低、对称,气管居中,但血氧饱和度92%。
追问病史,患者曾因颈椎问题在乡村诊所接受针灸治疗,之后胸闷症状逐渐加重。根据病史基本可以确定患者是因外部因素而导致气胸,且后来影像学检查也证实患者为双侧气胸。给予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痊愈出院。
思考
针灸治疗的确可出现气胸并发症,虽然目前已很少见,但是颈部针灸的风险性仍较高。双侧锁骨上区是肺尖的部位,高出锁骨中线内侧1/3上方2~3cm,在该区域进行针灸操作极易扎破肺脏而导致气胸。但由于针灸导致患者出现双侧气胸的情况非常罕见,故增加了诊断的难度。这就需要医生细心观察,注意提高问诊和查体的实践能力。
至于气胸的容量,若根据X线胸片来确定:从侧胸壁与肺边缘的距离≥2cm为大量气胸;<2cm为小量气胸。若从肺尖气胸线至胸腔顶部来估计气胸大小:距离≥3cm为大量气胸;<3cm为小量气胸。
总的来说,气胸并非是大多数医师认为的机制清楚、治疗简单的疾病,目前仍有很多难题尚待进一步的探讨,如自发性气胸的基础病因、最好的治疗策略等等。临床接诊疑似气胸患者时,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并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原文刊登于《医师在线》杂志第期
责编:吴王群
邮箱:wuwangqun
jc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