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鼻炎

时间:2017-4-30 15:03:04 来源:咳嗽

王一涵,女,5岁。因“反复咳嗽伴鼻塞一月”于年12月2日初诊。来诊主要是家属前来咨询咳嗽能否艾灸治疗。因为服用西药(具体药名不详)及雾化治疗,未见明显改善。此次过来也是正好碰医院每周五的北部院区门诊,正如我经常与病人说的,中医看病讲究缘分。以前发生感冒咳嗽,她在也去看过中医治疗,但疗效欠佳。

见此,因小孩未挂号且当时还有几个病人正在等待就诊,我告诉她妈妈先去挂号再过来咨询。因为三言两语说不清,且有可能一直要排到中午下班了。轮到小孩子看的时候已经过了半个多小时了。当时就诊察了一下小孩的咽喉,发现咽红,且咽壁有较多的淋巴滤泡增生。小孩不时咳嗽,干咳为主,声音重,无明显痰鸣,有鼻塞,少量鼻水。望诊小孩人偏瘦。当即询问家属:小孩子是否胃口还是很好的?回答“是的”。第二个问题是,平时是不是很会出汗,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回答“是的”。自此,我的问题已经问完,当然诊断已经明确。有时候中医就是这么快。此时告知病人,可以暂时考虑先用中药治疗三天,后期再用艾灸增强体质。

处方: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前胡枇杷叶蝉衣莱菔子辛夷花3付一副药喝三次

同时配合我院止咳平喘贴于膻中、肺腧、大椎交替使用。

年12月4日复诊:服药当晚,也就是第二碗中药后,咳嗽就明显减轻,基本上很少咳嗽了,来诊时,仍有鼻塞的情况,咳嗽基本没有了,偶尔有2声。察咽壁咽红较前淡,仍有滤泡增生。(鼻腔部考虑也有,只不过没法看到而已)

处方: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前胡枇杷叶蝉衣玄参5付

同时配合我院中医科止咳平喘贴于膻中、肺腧、大椎交替使用。

年12月9日三诊:诉无鼻塞,无咳嗽,咽喉少量滤泡,已不红。

处方: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前胡枇杷叶蝉衣石斛山药7付

小结:咳嗽可以有中西医很多种治疗方式方法,包括艾灸,小儿推拿,穴位贴敷,中药,中成药,西药止咳糖浆,消炎药,抗生素,雾化等等。急性期西医抗菌消炎,化痰止咳。中医疏风散寒,宣肺清热止咳。寒为表邪,根据体质不同,可表现为单纯外寒的麻黄汤,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也可以是外寒内热之麻杏石甘汤,严重者甚至引发肺炎高热之大青龙汤。若继发细菌感染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

艾灸等同于三伏贴,三九贴。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的作用。通过辨证取穴也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但需要正规中医的指导。包括三九贴及三伏贴也是如此。常取大椎,肺腧,身柱,曲池,中脘,足三里,丰隆等。

此案中小儿胃口好,易出汗,表明胃气较强,胃热,易出现邪气入里化热之情形,与西医过敏性及反应过激有相识之处。往往易被家长忽视,想想小孩子胃口很好就没事。实际这样的小孩有可能不易胖起来,内耗太大。中医叫“胃强脾弱”。而“胃强脾常”容易长胖。“胃强脾滞”容易肥胖。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出自《伤寒论》的药方,药方主治症状是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于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用于咳嗽,喘气且伴有汗出。若是“无汗而喘”,用麻黄汤。一药之差,功效迥异。发热有汗伴咳嗽,也可使用。此热可以是发热,也可以是阳明胃热之大汗出,胃口好,饮水多,脉大。故临床上使用相当广泛。若感冒无热怕冷,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均为一二药之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煎煮后含有伪麻黄碱,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解痉平喘。杏仁止咳平喘,炙甘草有拟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炎消肿。石膏清热,消除炎症反应。其实与西医雾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西药内服之副反应。详见吴雄志老师的《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工作单位:医院

挂号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看诊时间:

上午

7:30-11:30(5月-9月)

8:00-11:30(10月-4月)

下午

14:00-17:00(5月-9月)

13:30-17:00(10月-4月)注周一、二、四、日全天(本部)周五(北部)

预约

-

-

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长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sgo.com/kszl/589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