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有时候通勤路上都能听到周围的人不断的咳嗽声。刚好上个月和舍友讨论了一个咳嗽的病例,遂分享一波。
大部分人的咳嗽都是感冒后的遗留问题,我舍友这个病人也不例外。最开始鼻塞流涕,两三天后感冒自然就好了,但却咳嗽不断,夜间咳甚,痰稍多。舌头的照片发来是颜色紫黯,苔薄白。
虽然鼻塞流涕的症状已解,但不代表着病邪已祛。若没有及时通过发汗等手段开放腠理祛除风寒之邪,反而留余邪向里,则寒邪凝于内发为咳嗽。而这个病人偏暗的舌象也证明了这一点。
若是一般的外感咳嗽,一般只需解决外感风寒或风热的问题比如用小青龙汤或者桑菊饮即可迎刃而解。但这个病人既然已经没有怕冷、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的症状,则不必再考虑解表。因此,我们一致觉得适合用一张治疗寒饮咳嗽的名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拟方:茯苓15克,甘草5克,细辛5克,干姜5克,半夏15克,五味子15克。细辛和干姜都是辛热之品,用来温化匿伏在肺内的寒饮,振奋胸阳,半夏也是化痰止咳的好手,而五味子则为此方奠定“散中有收”的基础,在温散的同时敛肺止咳防止辛散过度而耗伤津液。而除了这些止咳化痰的药,方中还有一味重要的茯苓:脾是生痰之源,加入健脾燥湿的茯苓有助于从根源杜绝痰饮的生成与留滞。
除了喝中药还建议她在肺腧、大椎等穴位适量艾灸,吃了五副药后基本也没再咳嗽了。当然前面也说了,此方适用的是表证已解的咳嗽,若仍有外感则应从病因入手重于解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