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赵风杰军嫂微平台
《军嫂》杂志为您推荐温暖故事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纯粹的快乐,永远都会有烦恼掺杂在我们的幸福中。军嫂刘艳对此感触很深。移防前后
年5月,老于所在的部队接到换防命令。几乎同时,刘艳收到了广东某县一所初级中学的录用通知——这是她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年,刘艳在江西老家的一所小学任教。和老于谈恋爱后,他总说异地恋不太好,不如辞职来广州吧!年,刘艳边工作边努力考上了广州一所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年,研究生还没毕业,刘艳发现自己怀孕了。老于又说,先休学养胎吧,孩子重要。于是,刘艳不得不休学一年。年初,老于调到广东某县某镇,刘艳办理了随军。年,刘艳毕业后,老于告诉刘艳暂时不要工作,先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吧,她又照做了。
眼看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刘艳正准备参加工作,迎接新生活,老于的部队却要移防到浙江杭州。刘艳有些气不过:“这次不管怎样,我不会再放弃自己的事业,我和孩子留在这里,要走你自己走!”
老于劝慰说:“工作的事去杭州再找嘛,你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还怕找不到工作吗?”
“可是我都30多岁了,还能去哪里找这么好的机会?”
“你这么优秀,还怕没单位要你?”
“可我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家带孩子,已经快与社会脱节了!”
“想开点嘛,大不了我养你!”
刘艳想不通。他们刚在老于部队所在县城买了房子。房子就在要入职的中学对面,而且,楼下就有幼儿园。老于的工资,每月还完房贷,基本所剩无几。
“就靠你的工资,能勉强养活孩子就不错了。”“唉!”老于长叹了一口气说,“还是建议你慎重考虑,我不想让儿子总对着手机叫爸爸……”
每次老于这样一说,刘艳就“缴械投降”。几天后,老于得知有事业编制工作的家属可以申请随军调动。也就是说,刘艳可以先在某县的中学工作一年,再申请随军调动。刘艳得知后很开心。年6月,部队正式移防,刘艳暂时留下。这时候,二宝悄然来临。9月,刘艳如愿入职,当了这所初级中学的数学老师。次年,二宝出生,刘艳便把公婆接过来带孩子。
早上,刘艳把一家人的早餐做好,等大宝吃完早餐,就送他到幼儿园,然后去上班。下班后,顺道就把第二天的菜买好,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回家后公婆做大人吃的饭,刘艳会单独给孩子们做辅食和营养餐,还带孩子们玩一会儿。周末,刘艳偶尔还会带着公婆逛逛街,给他们买买衣服……
生活从从容容,三代人相处得颇为愉快,刘艳很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她想,如果老于也在身边,就完美了。
奔波劳累
年2月,刘艳随军调动成功,被安置在杭州一所小学任教,平时住在部队家属院。学校离驻地较远,路上大概需一个半小时,她每天早晨6点半就要从家里出发。大宝所在的幼儿园离得很远,平时,婆婆早上送大宝去幼儿园,下午再去接,路上得花40多分钟。公公在家带小宝。下午6点左右,刘艳下班回到家,陪孩子们去户外活动。晚上等一切收拾妥当,一般都是10点以后。刘艳再开始洗漱、备课,通常过了12点才能睡。
刘艳上班不到一周,两个孩子双双病倒:发烧咳嗽。刘艳只得和学校商量,把所有的课程都调到下午,上午在家带孩子。前后持续近一个月,孩子总算痊愈,刘艳却瘦得像换了一个人。这种疲惫生活,让她开始怀念以前。
之前,同事之间谈笑风生、关系融洽,还有三五个知己。初来杭州,刘艳没有朋友,同事们平时用方言交流,她也听不懂。驻地离超市和菜市场很远,购物也不方便。
公婆年龄大了,也不识字,刘艳不放心二老带孩子们出去。每个周末,刘艳都要抽时间买够一周的生活物资,坐公交车来回得折腾大半天。
老于一年有大半年在外面驻训,根本指望不上。家属院虽有不少热心的嫂子,但刘艳又不想麻烦人家。
有一天,刘艳下班回到家,给孩子们的水杯里灌水时,突然发现水杯油腻腻的。伸手往水杯里一探,里面也一样,内心火气“蹭”的上来了。但想了想,她还是压住火气带孩子下楼去跑步。
做晚饭时,刘艳一打开冰箱,便闻到一股奇臭,一清理才发现:几天前的剩菜、放久了的生肉,散发着一股恶臭……刘艳打电话给老于,一下子就爆发了:“这种日子我过够了!我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还不能睡觉,10个小时用来上班,8个小时用来伺候一家老小……”最后刘艳吼道,“我们离婚吧!我净身出户,带两个孩子回去!”
电话那头,老于焦急又小心:“老婆,别说傻话,为了孩子,你再忍忍!我马上给爸妈打电话,让他们以后多注意……”刘艳在卧室打电话,情绪激动、气足声高,客厅里的公婆听得清清楚楚。这通电话,引发了婆媳之间3个多月的“冷战”,谁也不理谁。
那段时间,刘艳每天5点半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该煮的煮、该蒸的蒸……忙了一大早,自己来不及吃就饿着肚子去上班。
顺其自然
年8月,外训将近半年之久的老于回到家,每天想尽办法两边讨好。有时会在刘艳下班前把饭菜做好,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还告诉刘艳,这是母亲做的。有时又会买件衣服送给母亲,说是刘艳买的。
婆媳关系真正开始缓和,是一个月后公公生日那天。老于给父亲包了红包,订了生日蛋糕,下厨准备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老于认真地对父母说:“这些年刘艳跟着我不容易,因为我两次辞掉了工作。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工作,既要跑那么远的路上班,又要照顾家里,确实很辛苦,我欠她太多了。我知道你们土里刨食,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大学,也很辛苦……可是,看到我们这个家冷冰冰的,做儿子的心里是真难受!”说着说着,老于泪流满面。
第一次见老于流泪,刘艳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细想想,公婆其实比自己更难融入一个陌生的大城市。这之后,婆媳之间的关系改善了很多,婆婆会主动帮刘艳打扫卫生,还会在做饭时特意问她想吃什么菜……家里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如今,老于又执行任务去了,刘艳也开始了忙碌的日子。新学期,她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压力更大了。这时候,刘艳又忍不住想起以前慢节奏的生活。
但老于干劲儿正足,来杭州3年,同龄的战友几乎都转业了,他连心思都没动过。刘艳禁不住又给老于打“杭州的确好,但我真的不适合这里。我已经35岁了,我只想从从容容生活,不想每天像打仗一样紧张,你是不是考虑一下申请转业?”
老于沉默良久,说:“老婆,3年内我还没有转业的打算,请你为了我、为了孩子,再忍几年,好吗?”
刘艳知道,老于舍不得一身军装。他18岁上军校,在部队摸爬滚打23年,早已习惯了部队的一切。老于常说:“两眼所及皆为阳刚少年,两耳所闻皆为青春呐喊——在这样的环境里待着,想颓废都很难。”
既然现状无法改变,那就顺其自然吧。最近,刘艳报了驾校,准备买一辆车,不用早起挤公交,日子也许能轻松、从容一点。她常常安慰自己,也许时间再长一点、孩子大一点了,工作更上手,交到几个贴心朋友,一切就会渐渐好起来吧!
七嘴八舌
娅娜(某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军嫂)
小县城有小县城的“小确幸”,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条件,例如医疗和教育资源,或许更利于孩子成长。虽然婆媳之间看似存在矛盾,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身边有很多军嫂没人帮忙带孩子,更是不易。刘艳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希望她能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保卫科科长)
看了老于和刘艳的故事,我感同身受。很多因素制约着军人家庭的选择。比如,有的军人工作十分忙碌,即使家属随军,也很难有时间陪同,造成“隐形分居”;有的军嫂原来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随军后却要重新开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往往导致心理郁结、冲突增多……我的建议是:随军前,需要对这些因素做综合分析评估,把可能遇到的矛盾想清楚。文中老于提前去杭州一年多时间,其实可以多一些考察,并及时与刘艳沟通商量,这样也许不至于在面对新生活时无措。
白绘(陕西某外企职员,军嫂)
其实,文中刘艳丈夫的单位挺给力,随迁随调工作,安排子女入学……这些是很多军嫂梦寐以求的福利。我觉得,刘艳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积极地和公婆、同事、邻里相处,努力创造更好的小环境。
李默默(自由职业者,军嫂)
作为年轻人,刘艳可以主动把自己的想法温和地告诉公婆,也可以找一些做辅食的视频让公婆学学,对他们多一些信任和鼓励。一来老人多了技能,二来刘艳也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这样生活就能轻松一些。两代人之间相互理解包容,老于也能更安心地工作。
(本文刊登于《军嫂》年第6期,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敏
制作:荣城
“军嫂微平台”(junsaozazhi)为《军嫂》杂志社唯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