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地之气不断收敛,气候变得干燥,清代的医学著作《医学传灯》说道:“一交秋分,燥金司令,所起之风,全是一团燥烈之气,干而不润。”《黄帝内经》里面更是早有论述“燥胜则干”。
在咳嗽里面,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就是燥咳。燥是秋天的主气,秋天对应的病为燥。秋天对应的脏腑是肺,所以燥气会犯肺。
燥是怎么来的?是寒导致的。夏天天气很热,一到秋季,由于气温逐渐变低、会有凉意,风一吹,皮肤有点凉了。这个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凉燥。
天气从夏天的热,骤然间过渡到了秋天的凉,人体的津液开始往回收了,收敛的时候寒邪直接侵袭到我们的肺,表现出来就是津液出不来,鼻腔干干的,一点鼻涕也没有,痰可能也没有,干咳。
深秋天气渐冷,外感引起咳嗽,痰液清稀,鼻塞频流清涕,咽干唇燥,头痛不适,畏寒,不发热或有低热,无汗,舌淡苔白,中医称之为凉燥咳嗽。
中药疗效甚佳。杏仁(打碎)、苏叶(后下)、清半夏、白茯苓、炙紫菀各12克,枳壳、桔梗、前胡、陈皮各10克,荆芥、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5枚。外感会导致脾胃失和、会有胃气上逆、所以还有干呕现象,所以方中有陈皮、生姜等和胃安中。按摩可以点按天突、膏肓、迎香、肺腧穴、艾灸的话可以选择大椎、肺腧穴。
怎样才能每天看到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