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到气温骤降的季节,人们就不得不开始与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作斗争,加之户外空气频频拉响警报,风中不仅有寒意,还带着细悬浮微粒PM2.5,让许多人舍弃外出活动的机会,宁可待在室内。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家里既温暖又没有PM2.5悬浮微粒,再安全不过了。”
当雾霾遇上冷空气,宅在家中保暖真的是正确的方法吗?
一
肺炎的症状
肺炎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寒战、发热,或伴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危重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晕厥、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但根据不同的病原体感染,人体还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肺炎?
感冒?
肺炎的症状和感冒很像,咳嗽、发烧、精神萎靡、手脚发凉等。尽管有很多共同的表现,感冒和肺炎之间还是有几个基本分界点——
(1)解剖学:
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指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肺炎为下呼吸道感染,即喉以下的呼吸道感染。
(2)咳嗽情况及临床表现:
感冒的咳嗽不会很剧烈,痰较少或容易咳出。感冒起病比较急,主要表现为卡他样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喉咙痛等。肺炎的咳嗽常是剧烈、频繁的,痰多,甚至带有气喘气促,有些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临床叫三凹征)。
(3)病情发展: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四五天就会自然缓解。反之,病情超过3天以上不见好转,或有咳嗽、咳痰加重的趋势,就要警惕肺炎的存在。
(4)治疗不同:
感冒常为病毒性感染,多可自愈,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肺炎最常见的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尽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二
哪些人容易得肺炎
(1)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婴幼儿,肺炎是我国5岁以内小儿第一位死因;
(3)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肾病、肝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4)长期住院或卧床在家的伤残病患者;
(5)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者。
由此可见,生病的人、老年人及婴幼儿等体弱人群很容易受到肺炎疾病的侵害。此外,健康人在受寒、淋雨、疲劳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也容易引起肺炎。
三
室外雾霾VS室内空气谁对肺炎的影响更大?
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PM2.5对人体的伤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亦可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刺激呼吸系统的大小气道,诱发感染或免疫反应,引起气管炎、肺炎等。因而因为雾霾,很多人觉得室外空气不好容易得肺炎,所以选择减少出门。
那么室内就安全吗?
医院获得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两类。社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炎,而普通人常见肺炎则为此种。
大多数人认为,雾霾天室内空气比室外好很多,只要紧闭门窗,宅在家里,就能防范雾霾。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们患上肺炎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自身抵抗力因素。一方面,如果宅在家里长时间不出门,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更易患上社区获得性肺炎;另一方面,室内PM2.5受多种因素影响,像燃气燃烧、厨房油烟、室内吸烟、空调取暖、家具装修等日常活动都会给室内带来PM2.5。如果宅的同时,因惧怕雾霾室内长期不通风,也会导致二氧化碳等废气浓度慢慢超标,微生物和细菌含量增加,甚至多于室外空气。
某种意义上,宅在家里不出门更会提升肺炎得病几率,不通风更增加风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
对于健康人,在适当的情况下,即使在雾霾天,户外运动依旧是——
利大于弊。
四
如何做的更好
①考虑自身情况: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健康情况,如果有老慢支、肺气肿、哮喘等肺部疾病,不建议在雾霾明显的时候运动,可选择雾霾较轻时运动。
②看污染程度:其次,要看污染的程度。手机上的App都可以查询每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才适合所有人都进行户外运动;当有轻度污染时,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朋友,要适当减少户外运动,或者在运动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重度污染时,减免户外活动。
③既要阻挡雾霾,又要保持高强度运动时的呼吸顺畅,可选择运动防护口罩,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④雾霾天也需要短时开窗通风:在室外空气污染不是十分严重时,避开早晚交通高峰和风力较大引起扬尘时段。
五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日久及肾
(1)病位在肺——外感、内伤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致肺失宣降而咳嗽。
《京岳全书·咳嗽》:“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肺主气,司呼吸,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宜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咳。故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
(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他脏有病及肺亦可导致咳嗽:肝火犯肺,或脾失健运,痰湿蕴肺,皆可致咳嗽。
咳嗽特点的鉴别
(1)时间、节律: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外感咳嗽;早晨咳嗽,阵发加剧,痰出咳减——痰湿、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夜间咳嗽——肺燥阴虚
(2)性质、声音:咳声洪亮有力——实证;咳而声低气怯——虚证;咳声嘶哑——燥咳;咳声重浊痰多——风寒、痰湿咳嗽;咳声粗浊或嗄哑——风热、痰热咳嗽;咳声短促——肺燥阴虚;
(3)加重与缓解因素: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加重者——痰湿、虚寒
咳痰特点的鉴别
色、质、量、味
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稀薄——属风、属寒;痰黄而稠——属热
痰白质粘——阴虚、燥热;痰白清稀、呈泡沫状——属虚、属寒
咯吐血痰——肺热、阴虚;脓血相间——痰热郁结成痈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咯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味甜-痰湿,味咸-肾虚
病有治上、治中、治下之分:
治上——治肺:温宣、清肃(直接针对咳嗽之主脏施治)
治中——治脾:痰湿偏盛—健脾化痰;脾虚肺弱—补脾养肺
治下——治肾:咳嗽日久,咳而气短—补肾
注意审证求因咳嗽是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表现,故治疗时不可一味“见咳止咳”,而须审证求因,针对病因病机而治,除以治肺(清肺、宣肺、降肺、温肺、敛肺、补肺、润肺)为主外,应注意调治脾胃、清肝疏肝、补审纳气等整体疗法的应用。
出诊~芊芝堂中医太原一店(劲松北路店):
刘化芊每周三、周四、周五出诊;
王美琴每周一出诊,主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
王永宏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出诊,主治颈、肩、腰、腿痛。
—、(刘化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