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忽冷忽热高血压如何过冬?
近日,忽上忽下的温度曲线,让高血压患者吃尽了苦头。医院心血管专科门诊的患者明显增多,不少患者血压控制不好,睡不好觉,甚至出现胸闷、头晕、心慌等情况。心血管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保暖第一重要
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中医师黄琳教授介绍,有高血压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冬天血压会相对高一些,再加上南方冬季有“忽冷忽热,变化较快”的特点,早冷中午热,温差较大,使人不容易适应,心浮气躁,睡不好觉。睡眠不好又更加使血压升高、头晕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黄琳指出,最重要是注意保暖。高血压的患者在冬季血压会升高一些,因为在寒冷环境下,全身小血管收缩,全身血管的容积减少,而体内的血容量是不变的,所以,对血管壁的压力加大了,血压也就自然会升高。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导致气虚寒凝,血脉瘀滞,从而气血不和,血行不畅,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气虚血少,不能营养心脑,可见心神不宁,睡眠不安,所以在冬季保暖为第一重要。还要注意早睡晚起,充足的睡眠可保存充足的阳气,防止寒邪侵入体内。
注意“隐形盐”
及时调整药物也非常必要。黄琳提醒,为了防止血压飙升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在降温之前,就应该调整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最好每天在家能早晚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医院复诊一次。
适当运动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好处。黄琳提醒,冬天早上气温较低,有早锻炼习惯的人,要调整锻炼时间,早上6点多气温太低,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不利,最好等到太阳出来气温升高了才出门。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慢跑、快走等,每天40分钟左右即可。
在饮食方面,高血压的患者都知道饮食要清淡,特别是盐要少,但是因为老年人的味觉逐渐减退,口味反而加重。此外,还要注意“隐形盐”的存在,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盐的调味品用量。
最后,调整情绪也非常重要。黄琳介绍,《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严守而不外泄。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保持情绪的稳定,如每天晒太阳、经常用中药膳食调理等。常用的中药膳食汤——红枣桂圆瘦肉汤可健脾养血安神;百合莲子粥汤能清心安神;百合酸枣仁煲鸡汤可养心安神;当归红枣枣仁瘦肉汤对属于气血亏虚体质的人能养血安神,每周2—3次,坚持服用,能取得有较好的助眠效果。
咳嗽不止怎么办?秋冬季节天气较冷,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儿童、老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还容易出现咳嗽不止的现象,到底应该如何止咳呢?
“咳嗽”是由什么引起的?
咳嗽是人体自然的生理反射现象,其目的是清理呼吸道。咳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据《南方日报》报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咳嗽原因。据《生命时报》报道,一般来说,起病急,病程短,伴恶寒、发热、流涕、鼻塞等表证的常是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又可分为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风寒咳嗽会出现咳嗽频频、咽痒、咳痰稀白等症状;风热咳嗽则会出现咳痰不止,痰白黏稠或黄,咽红疼痛,鼻流黄涕等症状。
治疗咳嗽时应注意些什么?
治疗咳嗽时,切忌胡乱吃药。据《生命时报》报道,如果一咳嗽就急于服用镇咳药,比如可待因、右美沙芬、复方甘草片等,可能会使痰液排出受阻,反而有可能引起或加重感染症状;而且止咳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施药,比如治疗风寒咳嗽应用辛温宣肺药,如炙麻黄、苏叶、杏仁、荆芥、白前、法半夏、陈皮等;治疗风热咳嗽应用辛凉宣肺药,如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等。
另外,咳嗽一定要忌口。据《南方日报》报道,如何忌口要看咳嗽类型,不过饮食一定要清淡,最好不要吃煎炸热炒生冷寒凉的食物。在冬季,还应该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如果出现咳嗽不止的症状,医院接受治疗。
皮肤病专科医院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