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提及一个人的成长和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学习成绩。其实这只是内卷严重下,一种“畸形”的培养思维。以前,育人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单纯地学知识。
如果基本的品质不过关,纵使分数再高,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格。但是当代人都很重视现实利益,在培养过程中很容易只看结果,忽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女家长:“病好之后不想对孩子那么好了”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在发烧,最无奈的群体,大概就是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子女的家长。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母亲负责学生的起居。
一旦自己生病,对整个家庭的运行模式都会造成很明显的影响。可母亲再强大,终究也是一个普通人,很多女家长经历了这次生病,才发现原来“母亲是不被允许倒下的”。
江苏某个三娃家庭中,女家长因高烧倒在地上却无人问津的画面,想必不少网友都看到了。三个娃袖手旁观的态度,引发不少热议。
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母亲每天照顾他们很不容易,看到她晕倒,为何他们能无动于衷?尤其是两个姐姐,看上去已经读小学了,绝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龄。
这让很多网友认为,是家长没有教育好后代,培养出这么冷漠的子女。不少家长表示,这跟年龄无关,如果儿女跟自己关系好,看到家长身体不适会主动关怀和担忧。
但有时候,教育后代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另一位女家长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发烧后的经历,她家的儿子同样很冷漠,明明看到她很难受,首先想到的还是能否准时做饭。
期间女家长频繁咳嗽,儿子不仅没有关心,还因此烦躁,责怪家长声音太大影响他学习功课。家长不禁感慨:病好之后不想再对孩子那么好了。
她是一名全职主妇,辞去工作专门负责陪读和接送。为了让儿子在学校能更受老师重视,她还参选家委会,平时大事小情围着班主任。
儿子的成绩一直不错,也担任班级干部。但家长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在亲戚朋友眼中令人羡慕的“好学生”,在自己生病时只剩满眼的嫌弃。
为什么有些家长培养出“白眼狼”,生性凉薄真的存在吗这位家长无奈地表示,自己可能养出个“白眼狼”,不但不懂感恩,还比一般的学生更为薄情。连自己的母亲生病,都是这种态度,怎么可能对其他人有真心实意呢?
对此,网友们留下了不同的观点。为啥有些家长就培养出“白眼狼”呢?不少人认为,这跟家长自身的举动和教育方式有紧密的关联。
往往两种家长最容易培养出这样的后代。第一种就是过于无私,对子女溺爱,平时尽一切办法满足学生的期望;有些同学就会对家长的付出习以为常。
第二种则是过于计较,总是把自己的辛苦挂在嘴上,以至于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他们变得根本不敢与家长亲近,如果表现出对家长的心疼,对方就开始“卖乖”。
他们平时对待后代,就表现出功利化,按照成绩、表现决定对子女的态度,间接地培养了“势力”的学生。进入这两种极端模式的家长,往往很难处理好跟子女的关系。
不过,也有家长指出,有些学生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我们总是强调后天培养的意义,却不愿承认,有人天性凉薄,后期进行教育也无济于事。
笔者是比较认同这类观点的,教育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该否定先天因素的存在。有些家长跟子女之间的关系,很难靠教育来改变。
家长发自内心的关爱,往往是缓解关系的良剂,不要只看成绩不得不承认,有些学生的天性或许就比普通人更冷漠,但是我们也不能承认后期家庭教育带来的差距。学生跟家长之间产生疏离,往往有日积月累的原因。
正如前面那位女家长所言,其实她平时也有缺点,就是只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很容易因为分数的高低而改变对他的态度。
这些都会让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那种能得到家长全方位关爱的同学,往往不容易出现这些情况。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父母跟自己并不是利益关系,而是存在真情实感的。
即便自己成绩不够理想,家长也会给予关心和爱护。所以当父母生病时,这类学生也不会因此而嫌弃家长,反而更加担心他们的健康。
你认为是否存在天生凉薄的性格吗?#亲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