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肺丝虫病也称网尾线虫病,主要是由网尾科或原圆科的线虫寄生于牛、羊的肺部所引起。前者虫体较大,叫大型肺线虫,主要包括胎生网尾线虫和丝状网尾线虫;后者虫体较小,叫小型肺线虫,包括缪勒属、原圆属、囊尾属、刺尾属和新圆属等线虫。
01
病原及生活史
(1)大型肺线虫 胎生网尾线虫寄生于牛,丝状网尾线虫寄生于羊。虫体乳白色,丝线状,较长,24~mm。
头端有4片小唇,口囊浅。寄生于宿主的气管和支气管内。交合刺两根,为多孔性结构,棕黄色或黄褐色。导刺带色稍淡,也呈泡孔状构造。虫卵内含幼虫。不同种网尾线虫主要根据交合伞中后侧肋的合并与分支情况进行区分。丝状网尾线虫交合伞中后侧仅在末端分开;胎生网尾线虫中后侧肋完全则融合。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产出后随着宿主咳嗽,经支气管、气管进入口腔,后被咽下,进入消化道,虫卵多在大肠中孵化,幼虫随粪便排出;经过1周,第1期幼虫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经口感染终末宿主。幼虫进入肠系膜淋巴结,随淋巴循环进入心脏,再随血流到肺脏,约经18天发育成为成虫。
(2)小型肺线虫 有许多属、种,主要寄生于羊。虫体非常纤细,体长12~28mm,肉眼刚能看见。寄生于宿主的肺泡、毛细支气管、细支气管内。口由三个唇片围成,交合伞背肋发达。发育需要中间宿主。第1期幼虫随粪便排出后,钻入中间宿主体,经18~49天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可自行逸出或仍留在中间宿主体,被终末宿主吞食后感染。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移行径路同大型肺线虫,感染后35~60天发育成熟。
02
临诊症状
病畜在病初主要表现为咳嗽,初为干咳后为湿咳,运动时或夜间和清晨出圈时更为显著。此时呼吸音明显粗粝,如拉风箱。阵发性咳嗽时,常咯出含有幼虫及虫卵的黏液团块,鼻孔中排出黏稠分泌物。严重时,呼吸困难,体温有时升高可达到39.5~40℃,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逐渐消瘦,贫血,最终卧地不起乃至死亡。
小型肺线虫的形态
支气管中寄生的肺丝虫
气管中的肺线虫
03
治疗方法
方法一:1%盐酸依米丁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3毫克,肌肉注射,连用2次。
方法二: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一次口服;亦可每千克体重5~6毫克,肌肉或皮下注射(小站的左旋咪唑治疗按10公斤4片使用)
左旋咪唑
用于肠道线虫、肺丝虫等。
用法用量:肠道线虫按20斤三片使用
肺丝虫按20斤四片使用
方法三: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剂量按每千克体重0.2mg,1次口服或皮下注射。对注射部位局部有刺激作用;产奶牛、临产1个月内的牛及小于3月龄的犊牛禁用;牛羊内服给药后的屠宰前休药期不少于14天。
遇到过羊得肺丝虫的朋友请右下角点一个“在看”
直播养羊课程
微店药品咨询
请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