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太阳升起的时候又是新的一天
确实,每天早晨醒来的我都感觉焕然一新
然而
帅气撑不过5分钟
这天,我起床洗漱后
觉得嗓子干痒,突然又干咳不止
瞬间怀疑自己得了绝症
想到我年纪轻轻风华正茂
医院狂奔
医院“好久不见”
掐指一算,我已医院了,医院的记忆大概还停留在10年前吧。(毫不夸张,我就是这么健壮)医院,先挂号,心想要有专家号最好不过了。医院,内心os:这也太大了吧,我该何去何从?
正当我在寻找挂号窗口时,发现了大厅“站着”的好几个机器人,模样可爱,大家都在对它们说着什么,好奇的我当然也要去瞅瞅!
站在前面的小姐姐对机器人说:“你好!请问药房在哪里?”机器人直接回答:“请乘扶手电梯到二楼,到达二楼后直走右转就能看到了。”哇,机器人都可以导诊了?不仅如此,我还听到旁边的大爷问机器人科室和挂号信息。
“走在时代前沿”的我当然也要用导医导诊机器人完成询问、挂号等一系列操作。不过,当我在诊室门口看看长长的队伍时,还是对目前的医疗资源紧张感到一丝焦虑: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医疗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呢!
终于等到我了,医生一边问我症状,一边为我解释原因并说明注意事项。我注意到医生带了一个麦克风,在我们说话的过程中,电脑在记录着什么,等我们交流过后,一份病历就自动打印出来了。
看着我惊讶的表情,医生说:“这是语音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将主诉信息和诊断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自动生成病历,给我们节约不少时间呐!”
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拿着打印出来的病历,条理清晰,没有看不懂的潦草字迹,感动万分!正当我准备离开就诊室时,医生还告诉我,我的信息已经更新在系统中了,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问诊。不得不说,当医生有足够时间与患者沟通时,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刚刚发生的一切,怎么做到的?
医院出来时,对医院的好感度已经上升了好几个度了,这些“自动化”的处理,真的节约了很多人力和时间成本。不过,这些都是怎么实现的呢?
当我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医院”、“机器人”、“语音”时,出来的就是“AI+医疗”了。原来这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医疗领域的实例,可是,AI又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好奇的我又在网上进行了一番搜索和学习……
原来,让机器理解这些东西需要大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比如说一个肺结节的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医院之前,需要学习数以万计的影像资料,然后再进行试验,当达到一定标准后,才可以大量投入使用,帮助医生进行影像诊断工作。
不过,目前的AI+医疗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AI现在只能帮助医生进行一些重复性高的简单工作,减轻医生的工作量。AI的优势在于不会感到疲惫,存储量大,计算能力强。它能够为医生提供本科室之外的诊断资料供医生参考,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一些繁杂的、重复性高的工作,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而在AI的帮助下,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
机器如何进行高质量学习?
数据可以帮助AI进步,但是要知道除了专业教科书和论文外,机器还需要学习大量的临床数据,最难的是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高质量的数据。
据统计,以一个万人口的城市推算,1年全部人口产生的健康大数据体量保守估计约50TB,即严格按照国家居民健康档案标准规范数据集采集的数据,这些数据量可能都不到完整有价值数据的十分之一。怎样把它们转换成机器可理解和学习的数据?是AI+医疗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年,讯飞的“智医助理”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评测并获得分的成绩,背后就离不开“高质量”的学习。它全面学习了相关医学专业教材、临床指南和经典病例等海量资料,掌握了大量的医学知识,为医生提供鉴别诊断,从而辅助医生提升诊疗质量、提高诊疗效率。讯飞建立专业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清洗和筛选,并结合专家和AI算法的优势,达到1+12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让AI学得更快,为人类服务!
医院才发现AI已经为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那么,在健康医疗大数据上,未来的医疗会是什么样?下一期《AI公开课》我们不见不散。